索 引 号: | 6107280000/2024-000295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 来 源: | 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有 效 性: | 发文时间: | ||
发文字号: | 发布时间: | 2024年01月19日 17:11 | |
内容概述: |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推动汉中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1月19日
推动汉中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汉中茶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更好带动群众增收,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汉中茶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全市首位产业、全省单项冠军产业的定位不动摇,以推进茶叶全产业链建设提档升级、更好带动群众增收为目标,围绕提高汉中茶叶亩产值、单位价值、市场占有率和联农带农效益,聚焦“五个农业”发展,按照以绿茶为主导,红茶、黄茶为两翼,白茶、黑茶为补充的“五色汉茶、五茶共舞”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以完善顶层设计、政策供给和环境机制强链,进一步以增强基地规模、主体实力和营销水平补链,进一步以做好要素聚集、丰富产品和产业融合延链,进一步以做好联农带农、品牌打造和文化宣推优链,加快构建三茶统筹、三产融合的现代茶产业体系,擦亮“中国北界高香绿茶代表”名片,全力把汉中打造成区域性茶基地、茶加工、茶交易、茶科技、茶旅游、茶体验、茶文化、茶产业高度融合、全链发展的茶品牌高地、茶文化大市、茶产业强市。
到2027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120万亩,产量达到8万吨,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0家,在全国开设汉中茶叶销售点1000个以上,“汉中仙毫”品牌价值超过50亿元,“汉中红”品牌价值达到20亿元,干毛茶产值突破150亿元,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
1.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坚持引进和自繁相结合,积极挖掘本地优异茶树种质资源,选育本地优良茶树单株。加快龙井长叶、平阳特早、中茶108、黄金芽、中茶、中白、中黄、金牡丹、金观音等国内名优特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力争每年引进3-5个,到2027年累计引进20个。选育适合本地的新优良种,做好区域性示范,力争到2027年建成9个无性系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常年育苗面积保持在500亩以上,形成茶树良种选育、引进、示范、推广相结合的一体化育繁推体系。(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2.改造低产低效茶园。稳步扩张基地规模,对可建设茶园的林地进行科学规划,依规有序新建一批茶园;对水毁茶园、立地条件较差的零星茶园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力争每年新建茶园1万亩左右。采取改种、改树、改园等措施,重点对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低产低效茶园进行改造,5年内累计完成改造30万亩。依托汉中生态优势,加大汉中“生态茶园”创建力度。力争到2027年,创建“生态茶园”100个,建成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聚集、科技水平领先、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省级、市级现代茶叶标准化示范园50个以上,提升全市茶园标准化建设水平,将其打造成汉中乃至陕南茶园标准化示范基地的新标杆。(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林业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3.完善茶园基础设施。加快茶区、茶园道路建设,构建主干道、机耕道、观光步道完善齐全的道路体系。加大宜机化作业推广的机械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对交通便利、地势相对平坦、园貌规整的茶园,通过改造实现生产管理机械化。研发推广适宜丘陵山地茶园耕作机械化设备,逐步配套形成机耕、机采、机剪、机防等关键集成技术,降低茶园管护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品质和效益。(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4.强化技术配套应用。加强绿色高效控草、修剪、施肥新技术应用,每年建设6-8个茶园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示范点。完善配套滴灌、喷灌设施装备,集成示范推广茶园管理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改造提升茶园水、电、路、网等配套设施设备,力争到2027年全市60%以上茶园有雨能蓄、无雨能灌、运输畅通、设施配套,茶园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水利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二)壮大经营主体,提升加工能力
5.育强龙头企业。坚持扶大扶优扶强,对实力较强、社会影响大、辐射范围广、基础扎实的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加大扶持。招引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落户汉中,培植领军企业或组建企业联盟。通过资金、项目、金融等扶持方式,落实“行长+链长”机制,集合资源要素,重点培育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到2027年,每个产茶县区至少打造1-2个集标准化生产、清洁化加工、茶资源综合利用、茶食品开发、现代茶饮、精深加工、冷链化仓储、市场化营销于一体的领军企业和茶叶骨干链主企业。(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经合局、市金融办,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6.推广机械采摘。根据产品加工需要,加大机械采摘装备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建设茶叶机械化采摘科研基地,通过举办现场观摩、机具演示等活动,遴选推介一批智能化、绿色化、高效便携化茶叶采摘机具装备,形成适合不同地域、满足不同加工需求的机械化采摘解决方案,力争到2027年全市茶叶机械化采摘率提高到40%。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将更多茶叶采摘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推荐将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机具优先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7.提速智能化加工。以价值链改造加工链,加快初制茶厂优化改造,重点开展标准化厂房建设和生产设备升级换代,力争到2027年全市完成初制厂改造300个,实现初制茶厂布局合理、设备配套、卫生达标、质量可靠,符合SC认证标准。加快建设茶叶清洁化、连续化、智能化加工生产线,每年新增生产线8-10条,力争到2027年全市清洁连续化加工企业达到100家,生产线达到200条以上。示范建设提升一批精深加工生产线,力争到2027年全市培育精深加工企业10家。支持茶叶企业通过重组、控股等方式抱团发展,构建以企业联盟为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其他加工主体和茶农为补充的现代茶叶生产加工体系。(牵头部门: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三)加快创新研发,丰富产品种类
8.研发推广新工艺新产品。巩固做优绿茶,加快做精红茶、做亮黄茶,以春茶后期及夏秋茶原料利用为重点,引进适合汉中茶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汉中蜜黄、花果香红茶、汉桂红茶、茉莉红茶加工技术的示范推广,把红茶、黄茶培育成汉茶高端产品,打造成汉中金字招牌。力争到2027年,全市夏秋茶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30%,除绿茶外其他品类产量达到2万吨以上。通过实地培训、技术研讨、质量评定等方式,推进一批关键技术、研发成果、新产品等在汉落地转化和应用推广,提升汉茶科技应用水平。每年开展茶叶新技术示范推广专题培训10场次1000人次以上。(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9.加大茶衍生品开发。立足不同消费群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支持企业开发时尚、便捷、适销对路的现代茶饮、抹茶、茶食品、茶生活用品等高附加值终端产品,满足高、中、低端不同消费群体需求。探索应用高效加工技术,提高夏秋茶茶花、茶籽、茶枝、茶渣等副产物回收利用率,开发茶花粉、茶籽油等伴生品和基料、肥料、新型材料、清洁燃料等衍生品,研发的新产品投入市场后具有明显带动能力和经济效益的给予奖补。(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10.强化科技人才支持。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合作,每年实施1至2项茶叶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设施,新品种新成果等重点联合攻关项目,推动3-5项新技术设备、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每年邀请中茶所原副所长鲁成银等国内知名专家来汉指导培训、授课2至3次,组织1至2批次茶技人员赴涉茶高校、科研院所进修培训。依托汉中市茶叶职业技术学校等培训机构,每年开展茶叶职业技能培训5场次以上,培训技能人才300人以上。优化县区茶叶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培养认定一批制茶大师、高素质茶农、民间茶叶加工能工巧匠等。完善茶叶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大数据应用示范企业达到30家以上,逐步实现茶产业数智化转型。(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四)强化产销对接,促进产品销售
11.支持线下门店销售。持续巩固扩大西北地区传统市场,力争5年内在西安中心城区新开设门店60家,西安市场占有率从目前的10%提高到20%。积极开拓华北、东北、西南等外地市场,重点支持在关中、陕北等省内地级市,兰州、拉萨、西宁、乌鲁木齐等西北省会城市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开设汉茶销售门店,力争到2027年在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开设汉中茶叶品牌直营店、加盟店100家,对在一线城市开设线下门店的给予一定奖补。鼓励企业在酒店、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景区设立10-15家汉茶展示销售专柜,力争在“山姆会员店”“盒马鲜生”“华润万家”等一线品牌连锁商超设立专区或专柜,通过汉茶品牌影响带动其他农产品销售。强化线下门店品牌形象管理,打造标准化的统一门店形象。力争到2027年全市培育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茶叶企业30家。(牵头部门: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供销社,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12.推进线上电商销售。鼓励有条件的经营主体扩大网络销售,入驻京东、天猫等第三方网销平台,引导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农民合作社与电子商务平台深度对接,建立利益合作关系,逐步提升茶叶网销比例。扶持一批有成长潜力的本土电子商务平台拓展销售市场,提升网络营销能力。充分利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现有培训资源,加大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公益培训力度。鼓励各类企业和服务机构建立专业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开展市场化专业培训,培养一批茶叶网络销售实用人才。力争到2027年全市茶叶电商销售网店达到200家,网络销售占比达到18%。(牵头部门: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供销社、市农业农村局、市人社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13.拓展对外出口贸易。依托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中国-中亚峰会等国际合作平台,积极拓宽国外销售市场。充分利用西乡县“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优选出口基地”平台,选择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及市场影响力、技术领先、专业化程度高的茶叶企业,加大资金、财税、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培育2至3家具有出口资质的茶叶企业。充分发挥古丝绸之路源点的文化优势,积极参与丝绸之路万里行活动,宣传推广汉茶品牌,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设3至5家品牌形象店。研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认证与标准体系,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茶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制约。(牵头部门: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经合局、市供销社、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14.完善流通交易体系。加快汉中茶城提升改造,提升汉中茶城运营管理水平,以企业为建设主体,鼓励茶叶企业入驻茶城,打造立足汉中、面向中西部地区的茶叶集散中心、科研中心、创新中心,不断完善科技研发、技术培训、产品交易、包装物流、产品检测、文创展示、产业融合等功能。支持西乡建设中国最美茶乡,加快建设茶产业融合示范园,完善上合生活馆、茶博馆、直播基地、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大师工作室等功能区。支持各县区在茶叶主产地建设鲜叶交易市场,提升服务功能,扩大辐射范围,力争到2027年全市建成茶叶交易市场8个。加快茶叶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流通体系。(牵头部门: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五)加大对外宣传,提升品牌影响
15.完善汉茶品牌体系。在已登记注册“汉中仙毫”“汉中毛尖”“汉中红”“汉中炒青”等集体商标的基础上,聘请国内知名品牌管理机构,深入挖掘茶叶历史、文化、生态等方面特色,设计形象鲜明、便于识别、能抓住消费需求的传播口号和视觉形象,完善品牌体系,凸显品牌茶叶属性。支持茶叶企业加强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争创陕西好商标,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品牌。规范品牌运作管理,完善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持续做好“汉中仙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大茶叶流通环节的执法监管和整治力度,协调茶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切实维护汉茶品牌和良好发展环境。(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16.强化品牌宣传推介。充分借助每年举办的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影响力,市级每年至少举办2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全国经销商大会”“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等大型茶事活动,同步开展产品展销会、品牌推介会、手工制茶大赛活动,将“汉中仙毫”“汉桂红茶”“汉中蜜黄”等汉中茶作为市内大型会议、官方接待指定用茶,全面提升汉茶的影响力。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杭州茶博会、西安茶博会、杨凌农高会、农交会等大型展会,每年组织5场次以上参展参会活动,通过设立专馆、举办专场推介等提升品牌知名度。结合传统节日、法定假日等,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富有特色的品牌宣传活动,推动以节促品、以节兴市,每年举办内容丰富的国际茶日活动。有计划赴东北、西北、华北等销售地区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举办系列专场展销会、推介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展示推介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汉茶品牌。(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人社局、市文旅局、市经合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17.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围绕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提升,加强品牌推广宣传,认真分析受众市场和消费群体,每年制定品牌传播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广告宣传,提升品牌宣传的整体性、持久性和针对性,2至3年内“汉中仙毫”品牌价值超过50亿元。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中央和我省、我市主流媒体宣传汉中茶产业。加大在中央和我省网络媒体,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宣传力度,提高汉茶品牌的出镜率。加大在主销区高铁、地铁、机场等交通枢纽,人流量密集场所的平面广告的投放力度,突出品牌文化、产品特色,提升品牌影响力。茶叶企业在相关媒体上对区域公用品牌进行广告宣传的给予一定补助。(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财政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六)延长产业链条,推动融合发展
18.弘扬汉茶文化。依托汉文化发祥地、古丝绸之路源点、古茶马贸易起点、古巴蜀茶区北缘、红色老区等历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与汉茶相关的汉中民间故事、历史文化典故,收集整理与茶文化有关的汉中地名、古树名木、景区景点等,融入汉人、汉语、汉字、汉族、汉服、汉桂等元素,每年创作1至2首(幅、卷、部)汉茶诗词、汉茶戏曲、汉茶歌舞、汉茶书画、汉茶著作等,传承茶艺、茶道、制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10种以上茶文化特色产品、文创产品,讲好“汉桂+汉红”汉茶故事,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大力弘扬汉茶文化,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各种茶文化宣传交流活动,与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交流合作,争取协会永久性会址落户汉中。(牵头部门:市文旅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19.丰富产业业态。树立“茶+N”融合发展理念,立足汉中优良生态资源禀赋,将茶产业融入“全域旅游”大版图,促进茶产业与生态环境、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沉浸式体验+旅游观光”模式,支持引导茶产业与旅游、休闲、文化、科普、培训、康养等深度融合,积极发展茶旅游、茶工坊、茶文创、茶研学、茶民宿、茶节庆、茶康养等新业态。以中心城区和县城为重点,在市域广场、公园等公共休闲场所及大型超市等地,市域重点景区、街区、主干道、标志性建筑,增加汉茶文化元素,打造一批茶文化特色街区、茶社茶馆文化休闲区,兴建一批茶文化展览馆、茶主题民宿、健康养生体验园,丰富完善茶旅融合新业态,打造“茶+N”融合发展生态圈。力争到2027年各产茶县区结合实际培育打造茶叶新业态2至3项。(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20.打造融合示范。扎实推进茶旅融合精品塑造工程,突出绿水青山特色、做亮生态茶园底色、守住乡土文化本色,改善餐饮、住宿、停车、厕所等设施条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建立完善服务规程和标准,推动建设一批茶旅融合精品示范点、茶文化主题精品景区、茶旅精品路线、茶文化特色小镇,充分发挥茶旅融合精品的示范引领作用。力争到2027年,全市累计打造茶旅精品示范点30个,茶旅精品线路16条以上。(牵头部门:市文旅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七)突出联农带农,增加群众收入
21.完善联农带农模式。深入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党支部+集体经济+农户”等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吸纳就业、订单收购、反租倒包、技术示范等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经营主体与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把有发展意愿和能力的农户纳入产业发展之中,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鼓励和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统一生产、统一营销、信息互通、技术共享、品牌共创、融资担保等方式,与小农户形成稳定利益共同体。(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市人社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22.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将联农带农作为申报项目资金、开展评优评先的前提条件,未建立联农带农机制的经营主体不得安排项目资金和评优评先申报。对已经实施的项目加强监督检查,科学评估联农带农方式和效果,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将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情况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评估内容,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工作落地落实。(牵头部门:市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茶产业链“链长制”,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链长、分管领导任副链长,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经合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乡村振兴局、市供销社、市金融办、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汉中监管分局、中国人民银行汉中分行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统筹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各涉茶县区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二)强化规划引领。各产茶县区要认真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及经济发展基础,根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不同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确定主体功能定位,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茶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市农业农村局要对照省农业农村厅每年印发的茶产业链建设年度工作任务和全产业链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将重点任务分解到县区,确保重点任务有项目支撑,不断提升茶产业发展质效。
(三)完善标准体系。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汉中仙毫”等区域公用品牌在产地环境、品种种苗、投入品管控、产品加工、分等分级、储运保鲜、包装标识、物流运输等关键环节标准的制修订,形成一批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鼓励企业制定和完善企业标准及产品标准,推进建设布局合理、指标科学、协调配套的全产业链茶产业标准体系。加大相关标准的推广和使用力度,以标准化推动产业化,促进高质量发展。
(四)加大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和我省项目支持,市级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县区用足用好整合资金,同时列支专项资金支持茶产业发展。强化项目资金监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一把尺子量到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强对茶产业发展在规划立项、用地用电、环保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保障。落实“行长+链长”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茶产业贷款担保机制,做好信贷担保服务工作,鼓励保险机构开发特色茶叶保险业务,发挥保险防灾减损功能。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包装策划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和知名企业来汉投资发展。
(五)强化监督考核。把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制定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考评办法,量化指标体系,建立季调度、半年督导、年终考核的工作机制,对工作推动扎实、成效显著的县区,在茶产业发展资金上给予倾斜。对工作推动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县区和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各涉茶县区要建立健全茶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措施,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持续用力,加快推进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附件:汉中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分解表
附件1
汉中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分解表(2027年)
县区 |
基地建设 |
经营主体 |
市场培育 |
茶旅精品示范点(个) |
|||||||||
茶园面积 (万亩) |
新品种 引进(个) |
低产低效茶园改造(万亩) |
良种繁育示范基地 (个) |
国家级 (个) |
省级 (个) |
市级以上 (个) |
初制厂改造(个) |
精深加工企业 (个) |
茶叶交易市场(个) |
一线及省会城市汉中茶叶直营店、加盟店(家) |
年销售额五千万元以上企业(家) |
||
西乡 |
34.3 |
4 |
6 |
2 |
1 |
11 |
24 |
70 |
3 |
2 |
30 |
10 |
7 |
南郑 |
22.7 |
3 |
6 |
3 |
0 |
13 |
15 |
50 |
2 |
2 |
16 |
8 |
6 |
勉县 |
19.2 |
3 |
6 |
1 |
0 |
3 |
11 |
50 |
2 |
1 |
14 |
4 |
5 |
宁强 |
16.2 |
3 |
6 |
1 |
0 |
5 |
12 |
45 |
1 |
1 |
14 |
3 |
3 |
城固 |
10.3 |
2 |
3 |
0 |
0 |
2 |
3 |
35 |
0 |
1 |
10 |
1 |
3 |
镇巴 |
13.6 |
3 |
3 |
2 |
1 |
6 |
13 |
40 |
1 |
1 |
10 |
4 |
4 |
略阳 |
2.5 |
1 |
0 |
0 |
0 |
0 |
0 |
8 |
0 |
0 |
2 |
0 |
1 |
洋县 |
1.16 |
1 |
0 |
0 |
0 |
0 |
1 |
2 |
0 |
0 |
2 |
0 |
1 |
汉台 |
0.06 |
0 |
0 |
0 |
0 |
0 |
1 |
0 |
1 |
0 |
2 |
0 |
0 |
合计 |
120.02 |
20 |
30 |
9 |
2 |
40 |
80 |
300 |
10 |
8 |
100 |
30 |
30 |
注:茶园面积为统计数据。
附件1-1
汉中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表(2023-2027年)
县区 |
新品种引进(个) |
低产低效茶园改造(万亩) |
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个) |
||||||||||||
2023 |
2024 |
2025 |
2026 |
2027 |
2023 |
2024 |
2025 |
2026 |
2027 |
2023 |
2024 |
2025 |
2026 |
2027 |
|
西乡 |
1 |
2 |
3 |
4 |
4 |
1.5 |
3 |
4 |
5 |
6 |
1 |
1 |
1 |
1 |
2 |
南郑 |
1 |
2 |
3 |
3 |
3 |
1.5 |
3 |
4 |
5 |
6 |
1 |
2 |
3 |
3 |
3 |
勉县 |
1 |
2 |
3 |
3 |
3 |
1.5 |
3 |
4 |
5 |
6 |
1 |
1 |
1 |
1 |
1 |
宁强 |
1 |
2 |
3 |
3 |
3 |
1.5 |
3 |
4 |
5 |
6 |
1 |
1 |
1 |
1 |
1 |
城固 |
1 |
2 |
2 |
2 |
2 |
1 |
1.5 |
2 |
2.5 |
3 |
0 |
0 |
0 |
0 |
0 |
镇巴 |
1 |
2 |
3 |
3 |
3 |
1 |
1.5 |
2 |
2.5 |
3 |
1 |
1 |
1 |
2 |
2 |
略阳 |
1 |
1 |
1 |
1 |
1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洋县 |
1 |
1 |
1 |
1 |
1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汉台 |
0 |
0 |
0 |
0 |
0 |
0 |
0.02 |
0.04 |
0.05 |
0.06 |
0 |
0 |
0 |
0 |
0 |
合计 |
8 |
14 |
19 |
20 |
20 |
8 |
15.02 |
20.04 |
25.05 |
30.06 |
5 |
6 |
7 |
8 |
9 |
注:新品种引进、低产低效茶园改造,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均为累计数据。
附件1-2
汉中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经营主体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表(2023-2027年)
县区 |
国家级龙头企业(个) |
省级龙头企业(个) |
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个) |
初制厂改造(个) |
精深加工企业(个) |
||||||||||||||||||||
2023 |
2024 |
2025 |
2026 |
2027 |
2023 |
2024 |
2025 |
2026 |
2027 |
2023 |
2024 |
2025 |
2026 |
2027 |
2023 |
2024 |
2025 |
2026 |
2027 |
2023 |
2024 |
2025 |
2026 |
2027 |
|
西乡 |
1 |
1 |
1 |
1 |
1 |
6 |
8 |
9 |
10 |
11 |
20 |
21 |
22 |
23 |
24 |
20 |
30 |
50 |
63 |
70 |
1 |
2 |
3 |
3 |
3 |
南郑 |
0 |
0 |
0 |
0 |
0 |
10 |
11 |
12 |
13 |
13 |
12 |
13 |
14 |
14 |
15 |
15 |
25 |
37 |
45 |
50 |
1 |
1 |
1 |
2 |
2 |
勉县 |
0 |
0 |
0 |
0 |
0 |
1 |
1 |
2 |
3 |
3 |
8 |
9 |
10 |
11 |
11 |
15 |
25 |
37 |
45 |
50 |
1 |
1 |
2 |
2 |
2 |
宁强 |
0 |
0 |
0 |
0 |
0 |
3 |
3 |
4 |
5 |
5 |
10 |
11 |
11 |
12 |
12 |
10 |
18 |
31 |
40 |
45 |
0 |
0 |
1 |
1 |
1 |
城固 |
0 |
0 |
0 |
0 |
0 |
1 |
1 |
2 |
2 |
2 |
3 |
3 |
3 |
3 |
3 |
8 |
18 |
28 |
32 |
35 |
0 |
0 |
0 |
0 |
0 |
镇巴 |
0 |
1 |
1 |
1 |
1 |
4 |
4 |
5 |
6 |
6 |
11 |
11 |
12 |
12 |
13 |
10 |
20 |
30 |
35 |
40 |
1 |
1 |
1 |
1 |
1 |
略阳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2 |
3 |
5 |
7 |
8 |
0 |
0 |
0 |
0 |
0 |
洋县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 |
1 |
1 |
1 |
1 |
0 |
1 |
2 |
2 |
2 |
0 |
0 |
0 |
0 |
0 |
汉台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 |
1 |
1 |
1 |
1 |
0 |
0 |
0 |
0 |
0 |
1 |
1 |
1 |
1 |
1 |
合计 |
1 |
2 |
2 |
2 |
2 |
25 |
28 |
34 |
39 |
40 |
66 |
70 |
74 |
77 |
80 |
80 |
140 |
220 |
270 |
300 |
5 |
6 |
9 |
10 |
10 |
注:龙头企业、初制厂改造、精深加工企业均为累计数据。
附件1-3
汉中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场培育目标任务分解表(2023-2027年)
县区 |
茶叶交易市场(个) |
一线及省会城市汉中茶叶直营店、加盟店(家) |
年销售额五千万元以上企业(家) |
||||||||||||
2023 |
2024 |
2025 |
2026 |
2027 |
2023 |
2024 |
2025 |
2026 |
2027 |
2023 |
2024 |
2025 |
2026 |
2027 |
|
西乡 |
1 |
2 |
2 |
2 |
2 |
20 |
22 |
26 |
28 |
30 |
8 |
9 |
10 |
10 |
10 |
南郑 |
1 |
1 |
2 |
2 |
2 |
10 |
12 |
15 |
16 |
16 |
4 |
5 |
6 |
7 |
8 |
勉县 |
1 |
1 |
1 |
1 |
1 |
8 |
10 |
12 |
13 |
14 |
2 |
2 |
3 |
4 |
4 |
宁强 |
1 |
1 |
1 |
1 |
1 |
8 |
10 |
12 |
13 |
14 |
3 |
3 |
3 |
3 |
3 |
城固 |
1 |
1 |
1 |
1 |
1 |
6 |
7 |
8 |
9 |
10 |
1 |
1 |
1 |
1 |
1 |
镇巴 |
1 |
1 |
1 |
1 |
1 |
6 |
7 |
8 |
10 |
10 |
2 |
2 |
3 |
4 |
4 |
略阳 |
0 |
0 |
0 |
0 |
0 |
2 |
2 |
2 |
2 |
2 |
0 |
0 |
0 |
0 |
0 |
洋县 |
0 |
0 |
0 |
0 |
0 |
0 |
1 |
2 |
2 |
2 |
0 |
0 |
0 |
0 |
0 |
汉台 |
0 |
0 |
0 |
0 |
0 |
0 |
1 |
2 |
2 |
2 |
0 |
0 |
0 |
0 |
0 |
合计 |
6 |
7 |
8 |
8 |
8 |
60 |
70 |
87 |
95 |
100 |
20 |
22 |
26 |
29 |
30 |
注:茶叶交易市场、一线及省会城市汉中茶叶直营店、加盟店、年销售额五千万元以上企业数均为累计数据。
附件1-4
汉中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茶旅融合目标任务分解表(2023-2027年)
县区 |
茶旅精品示范点(个) |
茶旅精品线路(条) |
||||||||
2023 |
2024 |
2025 |
2026 |
2027 |
2023 |
2024 |
2025 |
2026 |
2027 |
|
西乡 |
5 |
6 |
6 |
7 |
7 |
3 |
4 |
4 |
4 |
4 |
南郑 |
3 |
4 |
5 |
5 |
6 |
2 |
2 |
2 |
2 |
3 |
勉县 |
3 |
3 |
3 |
4 |
5 |
1 |
2 |
2 |
2 |
2 |
宁强 |
3 |
3 |
3 |
3 |
3 |
1 |
1 |
2 |
2 |
2 |
城固 |
2 |
2 |
2 |
2 |
3 |
1 |
1 |
2 |
2 |
2 |
镇巴 |
3 |
3 |
4 |
4 |
4 |
2 |
2 |
2 |
2 |
2 |
略阳 |
1 |
1 |
1 |
1 |
1 |
0 |
0 |
0 |
0 |
0 |
洋县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汉台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合计 |
21 |
23 |
26 |
28 |
30 |
11 |
13 |
15 |
16 |
16 |
注:茶旅精品示范点包括茶旅融合示范园、茶文化主题景区等;数据均为累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