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力打造大健康产业链群为加快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强劲动能
2024-08-16 15:36
来源: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访问量:
打印

聚力打造大健康产业链群

为加快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强劲动能

——我市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市政府研究室

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汉中擘画的美好蓝图,生态城市建设基础是环境、核心是产业、目标是更高品质生活。大健康产业作为覆盖人的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与人的健康紧密相关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集合,涵盖医药产品、医疗服务、保健用品、康复养老、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做优做强大健康产业既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相辅相成、融合并进的有力抓手,更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高质量发展道路的现实路径对汉中而言,迫切需要抓住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有利契机,高位谋划、靶向施策,聚力打造产业链群,尽快将大健康产业培育成富民强市的核心支柱产业,为加快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强劲动能。

基础现状

汉中发展大健康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实施医养在汉中战略,大健康产业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破解的短板弱项,需要我们准确把握、积极应对。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但整体实力依然不强。2023年,大健康产业领域规上(限上)企业突破500户,产值规模超过300亿,实现税收超过3.5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量比重超过2.8%,其中,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超过120亿元,贡献税收超过2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量比重超过1.6%。但同时市域健康产业资源较为分散,各县区、园区之间缺乏有效统筹协调,产业空间布局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特征,规模效应不明显,规上医药工业总产值仅为西安的40%

(二)特色产业优势明显但层级质量有待提高。2023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34.06万亩,产量29.37万吨,元胡、附子、猪苓、天麻年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70%66%50%46%;获得中成药品生产批准文号253个、保健食品生产文号34个,永杨医药等12家企业荣获全省首批食药同源物质试点生产企业,创新药食同源产品30余种;认证有机农产品数量累计达169个,地理标志商标24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但产业发展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优势主要集中在中药种养殖等环节,中成药等医药精深加工不足,化学药、生物药、医疗器械占比少,生态康养旅游、康体健身、保健食品等产业发展滞后,整体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环节。

(三)重点企业稳步发展但支撑能力还需提升。2023全市医药制造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3户,产业规模40亿元左右,其中培育中药加工企业27户,中成药(片剂)生产企业6户;汉王、汉江、天谷、振邦等骨干企业发展势头强劲,15家企业获得GMP认证,天谷药业等13户企业入列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但骨干企业综合实力不,领军型、龙头型企业缺乏,尚无主板上市企业,进入中国中药企业百强榜仅汉王药业1户,年销售额超亿元单品仅有强力定眩片1个。

(四)医养服务稳步提升但跨界融合仍需拓展。截至2023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3607个,三级医院4全国或全省重点专科16个,每千人口有床位8.95张、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914个,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44张、居全省第一,创建省级医养结合服务中心56个,培育打造了美康熙苑、褒国康乐等高端医养结合机构。体育健身设施不断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43㎡。但由于大健康产业的关联性、带动力发挥不充分,健康+”产业体系不健全,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休闲旅游、健康管理、健身养生等行业深度融合、联动发展不够,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滞后。

(五)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但支持保障亟需加力。先后出台了汉中市生态康养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等政策举措,成功举办投促活动,与修正、扬子江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建成7个省级中药资源实验室、11个院士及专家工作站,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7家,拥有医药类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12个园区设立医药产业板块(分布在汉台、城固、略阳等7个县区),镇巴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和区中园正在加快建设。但大健康产业配套政策系统性不够,产业分类体系、数据统计标准尚不健全;高能级创新平台匮乏,新药、医疗器械等产品研发能力薄弱,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尚未广泛应用;汉八味等大宗道地中药材知名度认可度低,区域性、全国性医药交易平台建设滞后,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上还需持续发力。

经验借鉴

通过对烟台泰州、贵阳、遵义等地市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有效做法的学习考察和梳理有四方面经验给我们深刻启示。

(一)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发展大健康产业离不开规划引领和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保障。学习考察的几个地市均从实际出发超前谋划、提早布局,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产业管理机构,出台支持政策举措,引导大健康相关产业全链条打造、有序健康发展。泰州市制定了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而且江苏从省级层面出台意见支持泰州设立医药类国家级高新区建设中国医药城,全方位促进产业发展。烟台市接续出台大健康产业发展五年规划持续推进,制定系列奖补政策从产业链各环节进行引导支持。对汉中而言,亟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系统谋划、稳步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

(二)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突出科技支撑、创新赋能。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持和赋能。学习考察的几个地市均把科技创新、重大产品研发、人才培育作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以科技创新赋能大健康产业发展。泰州市与北大、复旦、南京医科大等高校院所共建高端创新平台,布局建设离岸创新中心,依托扬子江等全国医药制造百强企业打造全国医药健康创新策源地,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激发健康产业内生动力。烟台市聚力推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75个国家级、省级科创平台形成矩阵,推动创新药械实现密集上市。贵阳市将乌当区作为全省大健康产业引领示范区,大力支持医药企业创新发展,投入50亿元打造国药西部医疗器械产业园,壮大医疗器械制造、医药产品生产和医药产品流通服务三大板块,推动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建设数字化生产线和智能立体仓库,乌当区近三年研发投入增速达42.7%。对汉中而言,迫切需要在大健康领域加快科技平台打造、关键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赋能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推动大健康产业做大做强,必须立足地域优势,突出特色。学习考察的几个地市均立足自身优势、资源禀赋,形成布局均衡、差异互补、协调发展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格局。安顺市依托丰富森林资源、地热资源和25A级景区,建成3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10个温泉康养度假酒店和多个民宿康养文化中心,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年总产值约28亿元;发挥独特苗药资源优势先后培育出贵州百灵、三力制药两家医药上市企业,2023年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8.3%遵义市的梓潼县枕泉翠谷示范性康养小镇,以宜人气候环境为特色,按海拔高差进行阶梯式布局,5.74平方公里,投资42.8亿元,建设30-60康养度假房,打造茶海康养、休闲观光等康养地产多元业态,吸引川渝地区等省外游客消费投资,成为区域康养旅游、避暑旅居目的地。对汉中而言,60岁以上人口占比24.6%,老龄化程度和增速居全省首位,迫切需要立足资源优势,强化医养服务能力,深挖产品特色亮点,培育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产业,承接逐步扩大的老龄消费市场,提升大健康产业整体竞争力。

(四)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统筹多业融合、协同发力大健康产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融合度高,需要多业协同、一体推进。学习考察的几个地市均统筹推进大健康产业内部深度融合以及健康相关产业跨界融合,促进医药医疗、养生养老、文旅体育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烟台市推动医养结合、文旅康养融合,双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达97家,医养结合床位3.2万张,培育了大唐金汤园、磁山温泉小镇等一批文旅康养项目,形成了集美食康养、葡萄酒康养、医疗康养等业态融合发展格局。安顺市把森林资源、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森林景观、康养服务等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健康养老、避暑养老、旅居养老等医养多元业态,建成安顺药王谷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养老机构接待外地旅居养老人数量逐年提升。对汉中而言,当务之急是要推动大健康一二三产跨界发展促进健康与文旅、养老、体育、食品等深度融合,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形成协同发展的大健康产业集群。

路径探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需求迅速增长,健康消费成为新风口,国家和我省相继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系列政策,引导支持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催生出远程医疗、AI辅助诊疗等生命健康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千载难逢。我们要聚焦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以打造医药名城·康养之都”为引领,紧扣药、医、养、食、康五大领域,加快医药强市、医疗服务高地、康养胜地、健康食品供给基地、健康颐养福地建设,全力打造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的大健康产业链群。

打造全国知名医药强市依托中药资源优势,擦亮汉方药都名片,大力推进道地中药材种植养殖和产地初加工,持续提升中药制造加工能力,统筹推进化学药、生物药、医疗器械发展,不断提升医药产业链竞争力,切实把汉中建设成为国内医药强市

打造区域医疗服务高地加快优质医疗服务扩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医疗服务技术创新,培育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区域引领力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医疗服务品牌,让汉中成为毗邻地区高水平医疗服务中心

打造西部康养胜地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和立体气候资源优势,创新健康养老、养生模式,不断丰富生态康养、中医康养、特色疗养等产品,打造一批高端养老、绿色康养示范基地,提升健身康体服务层次,让汉中成为西部地区的高品质康养名城。

打造享誉全国健康食品供给基地依托丰富的特色药食材资源和有机名片,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药食同源产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不断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让汉中成为享誉全国高质量健康食品供给基地。

打造健康颐养福地。倡导大健康理念,围绕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健康管理需求,推进健康管理业创新发展,激发健康消费新需求新业态,不断提升健康管理服务质量水平,让汉中成为人人向往的宜居颐养健康生活福地。

突破重点

深耕医药制造、诊疗康复、养生养老、健康食品、健康管理五大领域,促进多业融合,加快成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新优势。

(一)壮大实力,集群化发展医药产业加快现代中药、生物药、化学药、高端医疗器械等升级发展,构建现代医药产业集群。一是大力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加强道地药材提纯复壮及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大力推汉八味为代表的道地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种植,重点发展好林下种养殖基地种植和产地初加工。大力发展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提取物及深度开发产品,鼓励汉王药业、修正药业、白云制药等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中医经典名方、中药创新药物、中成药二次开发和生产,打造一批中药领域拳头产品。积极开展中药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一批动物用中药制剂、饲料药物添加剂。二是培育壮大生化制药产业。以汉江药业、振华生物为龙头,加快甾体创新药物制剂产业化和特色原料药及中间体开发,积极发展医药中间体、原料药、仿制药前瞻布局放射性药物赛道,加快构建医用同位素本地化供应链。大力招引生物疫苗、重组蛋白药物等生物医药领域企业,推动生物药发展壮大。三是加快发展高端医疗器械。立足现有基础,大力发展医疗耗材、体外诊断试剂及家用医疗器械等,提升产品研发、临床研究、检验检测、许可注册、市场拓展等全过程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医疗器械产业高端化发展。

(二)提升品质,优质化发展医疗服务。树立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扩增量与提质量并重,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体系。一是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快市中医医院、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推进市医疗集团、互联网医院、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社区等基层下沉,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提质扩容及均衡布局。二是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多元发展特色医疗服务,深入开展名院、名科、名医建设,支持中心城区二、三级医院大力发展临床特色专科,建成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医院,逐步形成陕甘川毗邻地区医疗服务中心。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专科医院和护理院,引导部分一、二级医院转型为老年康复、长期护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机构。三是积极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汉中市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推动县区中医院建设发展,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培育一批养生保健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探索推行刮痧、拔罐、艾灸、熏洗等健康调理服务。

(三)打造地,品牌化发展养老养生。推动养生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教育、体育等业态融合发展。一是丰富健康养老服务。深化医疗与养老机构合作,共建医疗养老联合体共同体,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利用闲置床位开展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内设诊疗室、康体中心等,大力提升养老机构医疗、康复、理疗能力,支持美康熙苑、东方老年公寓等中高端养老机构发展,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健康养老服务品牌。鼓励养老机构服务功能向社区延伸。二是提质发展养生旅游。依托汉中独特的秦巴森林生态、山泉地热、秀美乡村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游、温泉疗养游、乡村休闲养生游等,创新发展候鸟式模式,探索布局康养地产、康养小镇、颐养乡村等项目,打造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森林康养基地,培育创建一批乡村康养旅游精品线路,特色化发展养生民宿。三是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建设提升一批康体健身基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全面发展健身休闲、体育竞技、健身用品等业态,积极承办各类赛事节会,支持社会力量办体育健身机构,丰富健身康体产品和服务,着力打造引领秦巴地区、辐射国内外的体育休闲之都。

(四)塑强优势,创新化发展健康食品。充分发挥食药资源优势,推动我市特色健康食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一是加快发展药食同源产品。围绕天麻、西洋参、杜仲叶、山茱萸等为代表的药食同源药材,加强保健食品、药膳药酒、药妆、功能性食品等研发和生产,强化拳头产品培育,推动杜仲茶、天麻蜜饯等健康食品和新潮休闲食品品类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二是提质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依托优质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扩大之原等有机公用品牌知名度,鼓励县区争创国家级有机产品示范区、中国绿色农业先行示范区,做大做强食用菌、乌鸡、黑米、大鲵、柑桔、猕猴桃等优势禽畜果单项名品,推动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一批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促进发展营养膳食。鼓励企业深入挖掘汉中特色饮食文化、发健康特医食品,推进一批字号、特医配特需食品的配方研发与注册申报,将黄精大鲵汤等个性化药膳食品纳入预制菜产业发展总体布局,着力打造一批高附加值健康食品基地。

(五)丰富内涵,精细化发展健康管理。坚持以健康需求为导向,提升健康管理服务质效,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普及健康理念。深入开展健康科普七进活动,丰富城市健康元素,针对不同人群加强健康教育与知识供给,引导群众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和良好生活习惯,扩大健康养生群众基础、浓厚康养消费氛围。二是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健康评估、健康咨询、重大疾病筛查和诊断等体检服务,支持月子中心、母婴照料、托婴托育、精神康复、心理治疗等机构发展,创新慢病康复疗养、健康跟踪管理等形式,持续推动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三是加快发展康复产业。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康复科,围绕疾病康复、运动康复、儿童康复、产后康复等领域培育康复医疗相关产业。支持基层医疗机构丰富和创新康复医疗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便捷的专业康复服务。依托先进制造产业优势开发康复辅具产品,培育辅具租赁市场。

关键举措

加快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共同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是夯实发展基础,培育壮大产业链群。聚焦医药(保健品)、医疗服务等大健康重点产业链上下游薄弱环节、断点堵点和龙头重点企业需求,聚力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链主企业,做大做强汉王药业、汉江药业等本地企业,加快培育一批专注细分市场的优质中小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深度广泛参与,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中医药大健康相关产业园区和市、县(区)中药交易市场建设步伐,培育壮大医药电商新兴业态,推动市县园区共建、要素共享,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园区聚集、协同联动发展,形成大健康产业雁阵群。瞄准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谋划一批支撑性项目、补短板项目、建链群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推动产业链群发展壮大。鼓励企业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产品品牌,以品牌拓展市场、提升产业链价值。

是强化创新驱动,增强产业发展动能。发挥汉中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作用,强化与秦创原总窗口合作,加快建设中医药研发平台、临床研究服务平台、检验检测中心等科研载体。助力陕西理工大学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医药学科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医学品牌专业。加快关键技术攻关,聚焦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增强关键技术竞争优势。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加快医学研究和生物医药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保护,以科技赋能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数智应用,赋能产业发展提升。智慧汉中建设为契机,加快中医药产业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大健康平台建设,完善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人口数据等为核心的基础数据库。打造智慧健康新模式,积极开发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产品,创新慢性病管理、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等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鼓励医药企业大力推动智改数转,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培育发展智能医学影像、智能诊疗等服务,加快发展智慧医药流通、智慧康养旅游等新业态。

是做实服务保障,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深化产业链群链长制,建立市级领导牵头挂帅、市级行业部门主抓的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做好大健康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和项目谋划,聚焦重点领域出台产业配套政策包。统筹医疗卫生、养老体育、文化旅游等领域有关财政资金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优化方案成立大健康产业发展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大健康产业金融产品。依托天汉英才”“天汉工匠等政策,引育一批大健康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和优秀企业家群体做好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推行“标准地”出让、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地方式,支持利用存量土地和房产兴办大健康产业。完善大健康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强化行业运行监测,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主办单位: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民主街43号市政府1号楼1楼
联系电话:0916-2626159   传真:0916-2626195   邮箱:hzzfyjs@163.com

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6107000007
汉中网安:61230001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428号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