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展望与思考
市政府研究室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的蓬勃兴起,人工智能产业竞相发展,不仅加快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更凭借其强大的赋能性对各领域均产生了深刻影响,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面对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汉中需要及早谋划、抢滩布局,切实增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加快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创新发展,为经济转型、追赶超越注入强劲动能。
一、纵观大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是计算机经过大量数据的自我学习掌握经验模型后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技术。从其发展来看,自上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经历了从集机械运行的感知系统和行为模拟的初级阶段,到将语言理解、推理演绎、图形分析等功能集成计算机神经网络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等驱动下,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可以说人工智能整合了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以来所有科技创新成果,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进而引发产业革命。未来5—10年,将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期和爆发期。汉中能否借助这一有利契机,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和产业培育,推动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是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已成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生产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量,受到发达国家普遍重视。我国已将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现代化进程、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并将在政策规划、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对汉中而言,迫切需要我们及早谋篇布局,主动对接先进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做好相关配套和技术转化应用,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带动要素资源重组、经济结构重塑,真正使新一代人工智能成为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强力引擎。
(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从专用智能向通用智能延伸,尤其是加大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为各个领域带来了许多创新和突破,以制造、交通、能源等为重点的行业领域智能化水平发展迅猛,行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汉中面临着增速换挡、动力切换、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的多重任务,迫切需要在装备制造、现代材料、高品质食药等优势领域实施智能化改造,以此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全链条转型、全方位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三)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有力抓手。从发达区域的探索实践来看,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养老、环保以及城市运行管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更加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精准化水平、更加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我市正处于加快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以人工智能化升级为抓手,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环保以及智能政务、智慧社区、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康养等广泛应用,为城市优化功能布局、拓展城市空间、传承发展优秀文化、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插上智能化“翅膀”,从而全面提高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质效。
二、审视自身,需要准确把握汉中基础现状
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加快发展,机遇和挑战交织,希望与困难同在,需要以辩证的思维准确把握汉中发展态势。
(一)发展人工智能基础良好。一是基础设施日益夯实。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中国电信汉中大数据中心、移动智慧城市算力中心等5个算力中心建成投用。截至2023年底,累计建成5G基站4958座、移动物联NB-IoT基站3133座、万兆无源光网络(10G-PON)端口5万余个,中心城区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二是数据资源加速汇聚。积极推动多云管理平台建设,建设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及社会保障、经济分析等专题数据库9个,初步形成市级政务数据资源池,对外提供203个数据接口和库表服务。建成极速科技数据标注产业园、阿里巴巴数据标注基地,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实训和生产中心建设走在西部地区前列。三是创新驱动成果显现。建成人工智能关联领域省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技术研发中心11个,组建校企联合研究中心3个。培育涉人工智能关联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以中航电测为代表的企业发展迅猛,自主研发的高精度称重、测力传感器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100余种传感器及其产品通过CE认证,并远销北美、欧洲等地,是全球应变计及其传感器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四是融合应用初具规模。420户企业“上云用平台”,培育行业级互联网平台2家,建成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家。探索打造典型应用场景30个,陕钢能耗数据监测、格伯莱彻先进过程控制被评为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先后推出“汉小美”AI政务服务,智慧交通、智慧消防、智慧旅游等智慧系统,金融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画像”无抵押信用贷,“互联网+医疗”、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成效明显,群众生产生活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二)短板弱项不容忽视。一是产业基础薄弱。我市人工智能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有2户基础数据要素企业,8户传感器企业,缺乏真正意义上从事以数据和应用环境为核心,以算法和硬件为载体,从而实现智能感知、智能理解、智能交互与协同优化等领域的链主型企业。二是数据归集存难。整体数据规模不大,跨部门数据获取难、数据质量不高、数据规范缺失、敏感或涉密数据整合管理制度不足等问题仍然突出,数据不完整、数据延滞、数据孤岛等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应用场景单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传统优势产业需求匹配度不高,自动化生产线、智慧工厂、数字车间、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不多,特别是装备制造、高品质食药、现代材料等特色优势领域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不够,智慧物流、智能文娱消费、智能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场景相对偏少。四是政策支持匮乏。超算(智算)中心、AI应用开发等领域存在专业人才缺乏、资源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更高技术发展需求。推动产业发展的规划政策缺乏,人工智能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及制度规范不够健全。
(三)发展机遇稍纵即逝。从全国看,我国先后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政策举措,并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这为我们加强与国家人工智能创新资源和发展战略进行有效衔接,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提供了有力保障。从全省看,我省将着力推进大数据、软件信息服务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尤其提出要建设汉中航空智慧新城等一批人工智能小镇,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文旅、智慧医疗与健康、智慧教育、智能公共服务等领域应用示范,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这为我们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增添了新的优势。从自身看,汉中作为重要的航空产业、装备制造、现代材料和绿色食药基地,工业门类多,产业链条长,智慧化转型场景丰富、需求迫切,尤其是近年来把人工智能确定为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链群予以重点培育,并初步取得良好成效,这为我们推动经济转型、实现产业蝶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着眼未来,及早谋划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
发展人工智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放眼大势、着眼未来,深刻把握其技术演进和创新发展趋势,聚焦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一主线,大力推动核心技术攻关、智能融合应用、园区创新发展等协同创新,全力构建具有汉中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做靓打响“智慧感知之都”品牌,为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提供强大支撑。力争用5—10年的努力,汉中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和城市治理应用更加广泛,成为西部地区创新活跃、能级领先、生态完备、应用广泛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应用高地。
一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市人工智能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基本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特色突出的人工智能创新主体加速成长,在特色领域形成一批技术储备,科技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成果影响力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二是应用场景更加丰富。数据汇聚范围不断扩大,建成全市统一的大数据中心,数据共享实效性显著增强。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农业、智慧城市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建成一批重大应用示范项目,形成“多点集核、串珠成链,闭合成环”的场景应用生态,成为陕甘川渝毗邻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城市。
三是产业能级整体跃升。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示范效应和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各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度不断提升,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型产业集群,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持续上升,人工智能成为推动我市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
四是合作领域不断深化。资本、人才、技术、数据、算力等要素加速汇聚,与全国领军企业、顶尖研究机构间的交流合作更加频繁,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科研机构、创新人才团队和人工智能企业落户汉中,创新技术互鉴、数据资源互享、应用场景互交走在区域前列,开放生态更加融通高效。
四、立足当下,紧扣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
时代瞬息万变、发展时不我待。必须结合汉中实际,在关键环节用劲,在重点领域发力,全力推动人工智能实现突破发展。
(一)统筹平台布局,夯实人工智能发展基座。一是搭建算力基础平台。统筹布局智能感知基础设施,加快推进5G、物联网、算力中心、数据中心等新基建的建设,完善城乡一体的信息基础设施,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硬件基础。支持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计算中心,方便园区内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自动记忆学习和物联网感知技术研发的各类计算和论证,形成云边一体、网存协同的新格局。二是搭建数据归集平台。以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标注产业园建设,支持大型工业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等行业龙头企业与公共数据运营机构合作,加强数据归集共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提升数据赋能作用。开发定制化云服务产品,培育一批大数据、云计算及网络安全优势企业,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存储、算力等基础保障。三是搭建算法服务平台。以汉中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为依托,实施产业综合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面向航空、装备制造、新材料、集成电路等产业,培育大数据采集、大数据存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等龙头企业,打造产业综合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集数据存储、分析、交易为一体的生态系统。
(二)培壮市场主体,推动人工智能业态集聚。一是强化企业招引。紧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瞄准国内人工智能产业链头部和关键环节,建立人工智能目标企业库,以“链式”思维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在建链、延链、强链、补链、扩链上细分上下游产业及龙头企业,多措并举靶向招商,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中字号”、“国字头”、民营100强等人工智能领域的龙头企业,大力招引一批尚处于萌芽期、初创期的成长型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二是加速主体孵化。聚焦我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建设需求,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骨干企业,孵化一批在人工智能细分领域深耕细作的“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支持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特色突出的成长型人工智能企业,壮大人工智能相关的市场主体规模,形成龙头引领、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推动集群发展。深度对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支持链主企业或骨干企业牵头,联合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聚集陕甘川毗邻地区人工智能高端资源和国内外成熟共性技术,围绕智能制造、机器人、无人机等应用层智能场景,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优势产业细分领域研发和应用企业集聚,形成有较强引领作用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三)加强科研攻关,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一是提升创新能力。依托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孵化基地等,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特色突出的成长型人工智能创新主体。发挥企业和研究院所在人工智能领域研发优势,将传感器、工业软件等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纳入市级科技研发计划项目支持范围,鼓励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开展科研攻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做强核心产业。鼓励支持中航电测、精测电器等企业在智能传感器的研发,扩大智能传感器市场和规模,建设“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整机产品+应用集成”为一体的智能传感器全产业链,打造“智慧感知之都”。发展工业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制造,鼓励制造业、零售业、物流业等大型企业积极采用,拓宽机器人应用场景。布局新兴产业,优化布局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量级未来产业,推动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型显示、网络通信、核心元器件及关键材料等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三是增强产业承载。结合汉中经开区、航空经开区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支持园区大力培育知识图谱、语音识别等算法应用类企业和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等场景应用类企业,加快打造以产业园区为依托的众创空间、专业孵化器,打造人工智能特色园区。
(四)强化场景引领,加快人工智能应用推广。一是打造主导产业应用场景。加强以航空装备和高端装备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力度,支持陕飞公司、汉江机床等龙头企业建设智慧园区、智慧工厂、智能车间。支持陕钢汉中公司、汉钢集团、汉中锌业等现代材料重点企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引进节能环保工艺、智能生产设备、废料综合利用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清洁化水平。建设绿色食药产业大数据平台,推动生产销售数据共享,强化食药产品全生命周期监管,全面提升产品品质。二是打造智慧型城市应用场景。顺应人工智能技术通用智能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建设和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建设时空云平台、三维城市可视化平台、视频大数据平台和城市物联感知平台实现监测监控、信息接报、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和综合展示等主要功能有机融合,全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三是打造小切口应用场景。深化“互联网+旅游”,推进“数字汉文化博物馆”等虚拟现实场景建设,推广VR/AR应用,打造沉浸式、互动式文旅项目。持续深化“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广一批“AI+”创新成果,积极发展“链上政务”“链上民生”“链上金融”等应用,大力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社区等典型应用场景。
(五)做实基础保障,优化人工智能发展环境。一是科学谋划布局。加强与中央及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衔接,尽快制定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前瞻布局一批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应用场景等产业生态,谋划一批支撑性、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争取国家级和省级重大人工智能工程、项目落地汉中。二是优化要素供给。持续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加快构建资源要素高效配置的市场体系,打造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生态,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环境。引进和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和团队,采取项目合作、成果转化、联合研发中心或中试基地等多种合作模式,并出台配套人工智能人才政策,实现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精准引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国有资本通过“国有企业+产业园区+优惠政策+产业基金”模式参股设立基金,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向人工智能领域倾斜。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制定一揽子优惠政策,“一企一策”支持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发展和数据应用项目建设,规范企业数字技术专利申请、运用、保护和管理流程,对获得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的给予资助奖励。优化包容创新和审慎监管的环境氛围,推动形成规范有序的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应用环境。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标准,健全数据分享评估、检测认证等机制,保障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防范和打击违法行为,着力构建安全可控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体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