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彰显特色 塑造品牌切实把“小民宿”做成“大产业”——对我市民宿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023-06-30 12:05
来源: 市政府研究室
   访问量:
打印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民宿经济持续走热,逐渐成长为旅游经济中发展最迅猛、最“亮眼”的板块。汉中发展民宿产业基础优越、特色明显,当前亟待抓住民宿产业迅猛发展的风口契机,加快业态转型升级、提质扩容,全力推动其规范化、特色化、集聚化、品质化发展,尽快形成具有汉中标识度的特色品牌,真正把“小民宿”做成“大产业”。

一、汉中民宿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民宿产业萌芽于上世纪90年代,最初以个体化农家乐、家庭旅馆为主要经营模式,随着全域旅游的率先推出,2016年第一家民宿投入运营,其后,民宿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一批以旅游接待、休闲养生、度假体验为目的和体现汉中文化特色的“汉家乐”应运而生,并逐步实现品牌化打造、品质化运营。目前,全市共建成民宿96家、在建80家,总客房超过1300间,总床位数近3500张,民宿产业年营业收入6000万元。

(一)规划布局逐步完善。将民宿发展纳入全市旅游发展规划,制定了《关于旅游民宿发展工作的意见》,从市级层面明确民宿发展定位、基本遵循和工作重点。留坝县结合实际编制《民宿产业专项规划》,提出打造“秦岭十景、十色生活”特色民宿集群,并于2021年开始实施“四个一百”工程(在全县培训一百名民宿管家、提升一百家农家乐、新发展一百家民宿、推动一百人创业)。佛坪县制定《支持民宿业发展若干措施》《民宿产业提升“五大行动”实施方案》等,有力推动了民宿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留坝县道班·宿主题民宿

(二)民宿类型丰富多样。将民俗文化、自然资源与民宿发展有机融合,开发独具特色的民宿主题。比如,留坝“彩云人家”在原有农家乐基础上投资70万元改造升级,既保证生态本色,又突出乡村特色,开业仅三个月营业额达20万元。佛坪“贝壳山居”、西乡“米仓云居”等,由村集体或品牌商租用农民闲置房屋,借助乡村自然景观打造特色民宿,既盘活闲置资源,又增加了群众收入。留坝“道班宿”由废弃道班改造而成,将交通道班元素与自然风景巧妙结合,节假日单日营业额平均达2.5万元。佛坪“携程花筑”、“小红书院”、留坝“隐居乡里”等,由顶尖民宿品牌、专业团队打造,在全国民宿行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旅游旺季一房难求。

(三)质量品牌持续提升。积极引导传统农家乐向特色民宿转型,大力发展“汉家乐”特色民宿并实行星级管理和示范评定,有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部分县区结合实际出台民宿类型划分及评定标准,针对民宿设计、建设、服务质量等不同,给予相应奖励扶持。比如,留坝出台民宿分类管理办法,评定精品民宿5户、优品民宿22户、大众民宿7户,改造提升农家乐102户,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提质增效。同时,大力引导民宿集群依托优势资源,突出建筑装饰风格,提升创意设计和景观美学,倡导个性化管家服务,加强品牌营销,打造了一批特色旅居品牌,秦岭宿集·「飞×空山九帖」上榜中国民宿十强、山觅客栈被评为陕西省旅游民宿标杆示范单位

秦岭宿集·『飞蔦集&空山九帖』

(四)运营管理日益规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民宿行业证照办理流程。坚持规范管理与促进发展相结合,推进部门协同监管、联合执法。成立市民宿行业协会,增强民宿行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落实民宿经营主体安全责任,建立治安消防、食品卫生等安全管理制度。比如,佛坪县坚持运营前置,确保运营方全程参与项目选址、设计、建设等各环节,在保证民宿品质特色的同时,避免民宿建成后由于证件不齐无法营业。留坝县开发线上民宿评价系统、查询系统和举报系统,建立电子围栏,打击非法民宿,推动民宿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全力构建规范法治的民宿市场。

佛坪携程度假农庄

(五)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相结合,对民宿建设中涉及的用工用地、资金税费等给予倾斜支持。鼓励采取“政府金融支持+企业投资建设+租赁运营”“企业设计+政府投资+专业团队运营”等多种合作模式开发建设特色民宿。同时,积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自营、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民宿建设。比如,留坝县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奖励基金,带动80%的村股份合作社参与民宿开发,并以此撬动2.85亿元社会资本投入民宿产业;佛坪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对民宿发展予以奖补。同时,为解决民宿产业人才问题,市文旅部门将民宿从业人员纳入培训计划,留坝成立了民宿学院,与莫干山民宿学院、北方民宿学院联合开展民宿管家培训,已培训民宿管家100人。

二、民宿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民宿产业为游客与乡村“亲密接触”“深入交流”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产业缺乏系统规划。虽然我市出台了旅游民宿发展工作意见,但对整个行业在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和目标定位以及产业布局统筹性、前瞻性不够,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除留坝、佛坪形成了一定集群发展规模外,其他县区尚未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知名度的民宿集聚发展区。

二是市场定位特色不强。民宿地域特色体现不够鲜明,缺乏对乡俗乡风和乡土文化的挖掘与深度融合,活动项目相对单一,总体还停留在“吃逛住”上,精品民宿偏少,体验性、参与性的项目欠缺,“节假日人满为患,平时关门打烊”较为常见。加之全市民宿没有统一的IP作为形象指引,民宿产业尚未形成合力和统一的品牌效应,缺乏市场和品牌认同。

三是整体水平亟待提升。除连锁集团外,大多数民宿经营者为个体商户,虽然室内装饰条件基本满足现代消费需求,但是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散、能力弱等问题。加之外部交通条件落后,环境卫生、停车场地、用水用电、通讯网络等公共设施相对滞后,在民宿体验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是行业管理尚需优化。民宿产业涉及旅游、环保、市场监管、卫生等诸多部门,行业管理存在着指导权责不清,配套政策滞后,经营管理不规范等现实问题。比如,大部分由农宅改建的民宿缺乏消防专业设施和相关设备,较难通过消防验收,无法办理消防安全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一些品质较高的民宿无法参加全国等级旅游民宿评定,某种程度也限制了民宿产业的发展。

三、外地民宿产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一)浙江德清县主要特色。一是发展势头迅猛。作为国内高端民宿业发源地,集中集聚发展以莫干山“洋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民宿,全县民宿近900家,床位9938张,直接从业人员6000余人,2022年民宿接待游客745.2万人,营业收入29.7亿元。环莫干山洋家乐乡村旅游区被评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莫干山洋家乐被评为“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二是业态多元丰富。将民宿产业与文创、体育等行业深度结合,拥有木芽创客、云鹤山房等10多个艺术设计、文案创作等创客基地;先后举办竹海马拉松、全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等大型体育活动,山浩户外运动基地和“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项目分别成为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中国体育十大创新示范项目。三是配套设施完善。加大旅游集散(换乘)中心、景区交通、旅游厕所等改造提升,将区域民宿连线成片。建立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开发运营“玩德好”“诗画德清”小程序,为民宿和游客提供信息发布、行程规划、在线预订、旅游攻略等综合服务。四是人才体系健全。参与《乡村民宿服务质量规范》国家标准制定,申报的“民宿管家”被人社部正式认定为新职业。打造了全国第一家有资质、有标准的乡村民宿管家培训中心,探索白金、金、银管家等级认证。今年一季度已开班13期,培训民宿管家200多人次。

(二)四川彭州市主要特色。一是产业集群统筹发展。打破行政边界壁垒,在龙门山脉生态资源丰富的2个镇7个村、18.7平方公里面积内根据自然资源禀赋统筹产业布局,规划建设了“龙门山·柒村”民宿产业园,形成“4家民宿聚落组团+2大主题公园+6大生态公园+4个主题度假组团”的空间聚集。全市共建成民宿58家,先后荣获中国最佳民宿度假目的地、四川省旅游强县等称号,年均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70亿元。二是机制创新激发活力。探索“五户联助”(5户群众家庭自愿组合、相互制约、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等全民入股的方式建设村集体民宿,同时形成“国有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品牌企业”“国有公司+专业平台+品牌企业”等民宿投建运营模式,目前已有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专业化运营公司开展了10个民宿项目合作,盘活闲置集体资产14亿余元,成功打造特色精品民宿29家。特别是龙门山镇宝山村,全村近70%的居民自己经营农家乐或民宿,每年创造1.5亿元旅游收入,人均收入超过8万元。三是叫响做靓民宿品牌。叫响“东有莫干山、西有龙门山”民宿口号,吸引浮云牧场、大乐之野等众多全国知名品牌入驻,打造石亲子、蟠龙文创等10个民宿品牌,连续举办4届龙门山民宿发展大会,推动“龙门山民宿”成为彭州市最亮城市IP

总结两个县(市)民宿产业发展经验,主要有以下启示:

启示一:科学规划是民宿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其核心在于高位统筹、政府引导。发展民宿产业需要统筹规划引导。德清、彭州两地民宿发展过程中,政府注重从本地实际出发,引导民宿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进而形成了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民宿发展格局。两地均成立了民宿产业发展工作专班,高标准编制了民宿产业专项规划,出台支持民宿产业发展的意见或细则,确保持续推进,久久为功;统筹专项资金用于引导支持民宿改造提升、培大育强、扩大影响力,全方位加强对民宿产业发展支持。对汉中而言,亟需突出顶层设计,强化政府引导,进一步增强民宿产业发展的信心决心,稳步推进旅游民宿发展。

启示二:品牌形象是民宿产业发展的“灵魂基石”,其前提在于突出特色、彰显品质。提升民宿品牌价值和品牌效应,推动民宿从“养在深闺”向“名动天下”转变,是民宿产业由低端走向高端的重要途径。德清、彭州两地注重规范化与个性化相统一,均从建立行业标准、提升民宿业服务品质和核心竞争力入手,推进了民宿产业提档升级。德清县出台全国首个乡村民宿地方标准规范,划分3个等级予以奖补,25家民宿获评浙江省白金级、金宿级和银宿级民宿,民宿行业从自由发展1.0、集群发散2.0迭代升级为整理深耕3.0。彭州市出台《民宿建设导则(试行)》《龙门山民宿“乐宿、优宿、精宿”产品行业标准》,分3个等次对民宿建设运营进行技术规范和资金奖补,有效提升了民宿产品质量。对汉中民宿产业而言,要始终把提升品质作为立身之本、品牌之魂,力争使“汉中民宿”成为民宿高质量、高品质的代名词。

启示三:优化资源配置是民宿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招”,其根本在于机制创新、市场运作。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够有效推动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将沉睡资产变成现实资本。彭州市出台《农户自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管理实施办法》,将原址宅基地类(用途)变更为集体建设用地,并按照要求上市进行挂牌公开流转,采取“点状供地”方式,使投资者拥有40年的目标土地使用“恒产”。德清县在全国率先出台基于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宅基地管理办法,农户通过全国首个“农村宅基地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宅基地使用权线上租赁,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目前全县已盘活闲置宅基地近7000宗。对汉中而言,要把闲置资源特别是“三线建设”遗存作为民宿发展破题点,进一步盘活资源、用活政策,让各类闲置资源在民宿产业发展中焕发新活力。

启示四:规范管理是民宿产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其重点在于优化服务、审慎监管。德清、彭州两地民宿能快速建成运营,得益于两地在民宿开办制度创新上开足马力,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放管结合,创新监管模式,建立“联审联批”制度,实现民宿证照办理的全周期服务、全流程监管,营造了宽松的营商环境。特别是彭州市实行民宿“选址预审+方案预审+开工预审+业主承诺+设计师承诺”审批“五步法”,建立民宿项目“容缺容后”机制,对未取得用地的业主,通过“预审+承诺”的方式,先启动项目建设,推动项目落地,缩短建设周期35个月。对汉中而言,要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在民宿监管服务上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到”,为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四、推动汉中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民宿是“民”与“宿”的合体,既强调“宿”的方便与舒适,更强调“民”的文化与温度。汉中既有发展民宿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文化优势,也有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现实条件,要顺应消费需求多层次、个性化、高品质的发展大势,大力发展具有汉中特色的民宿产业,使其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一)统筹规划布局,强化基础配套。顶层设计是产业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和市场接受程度,为民宿产业发展绘好“路线图”、定出“时间表”。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修订完善全市民宿发展指导意见,确定民宿发展方向和核心区域,推动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民宿发展格局。成立市民宿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协调联动机制,及时解决民宿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旅游民宿有序发展。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尽早出台全市民宿产业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民宿的功能定位和民俗文化元素融合,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全市民宿空间布局和开发重点,布局一批旅游民宿重点项目,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大交通、能源以及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绿化亮化等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在机场、高铁站、汽车站、民宿集聚区等设立自驾车租赁服务点,大力发展共享交通服务。强化网络通信提速提质,搭建民宿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动态发布民宿入住、停车和交通状况等信息,引导游客合理规划出行路线。

(二)壮大产业基底,推动集群发展。坚持改造提升和龙头引进两手抓,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形成个性鲜明、主题多变的民宿群落,推动民宿产业迭代升级。一是壮大市场主体。加快低端农家乐向高品质“汉家乐”升级,鼓励基础较好的向特色民宿转型,支持农户通过改造自有住房发展民宿产业,鼓励引导民宿个体经营户申请登记为企业,推动规模较大、主营业务收入较高的民宿企业升级为限额以上住宿企业。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注册公司、组建合作社、村民入股等方式集中连片发展民宿。二是引进头部企业。定期组织开展民宿产业招商推介会,积极引进在创意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较高知名度国内头部民宿企业和业内大资本、高技术、高管理水平的超级民宿品牌进入我市,培育一批本地民宿领军龙头企业。三是推动产业聚集。以爆款民宿单品为核心集聚一批优质的项目,采用特许经营、加盟经营、联合经营等方式,把分散的个体民宿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服务、统一管理,打造精品民宿核心区,辐射带动周边民宿组团发展,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民宿产业集群。

(三)突出内涵特色,提升服务品质。实践证明,只有具备特色和品质,民宿才能有持久生命力。要整合乡村旅游各业态、各资源要素与产品形态,走农旅文体康等多业态融合发展之路,让主题鲜明、特色明显、内涵丰富、气息浓郁的“汉中民宿”在高质量发展中大放异彩。一是特色化打造。以乡村旅游为抓手,做好“民宿+”文章,建设一批乡村单体民宿、微目的地民宿、景区配套民宿,拓展乡村工坊、乡村旅居、休闲农业、康养度假、体育训练、文化创意、手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类型多业态旅游民宿产品,提供游客个性化体验,打造旅游民宿综合体,形成“一村一特色、一家一主题、一幢一风景”的民宿产业模式。二是专业化运营。支持旅游民宿品牌企业、知名平台公司、专业化团队参与民宿创意设计、运营管理、市场营销,探索自主经营、“公司+经营者”“合作社+经营者”“创客+经营者”“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者”等多种经营模式,推进民宿企业专业化、连锁化、网络化发展。三是精细化服务。提升民宿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常态化推荐优秀民宿管理、服务人员前往专业培训机构学习交流,不断提升民宿精细化服务水平。完善民宿线上预定、信息查询、网上支付等功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特色化、便利化的温馨服务。

(四)健全标准体系,打造知名品牌。优化民宿外部发展环境,增强民宿规范管理,支持民宿企业参与国家甲乙丙级民宿评定,建设有特点、有亮点、有温度、有情怀的品牌民宿,打造具有汉中辨识度的精品民宿IP。一是健全标准规范。出台全市民宿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办法,对民宿实行等级(星级)评定,开展市级“十佳民宿”、示范民宿评选,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实行民宿动态管理,定期开展等级复核,建立退出机制,全面激发民宿产业发展潜能。二是强化行业监管。建立完善全市民宿档案,出台民宿管理办法,实施分类监管,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探索民宿行业监管“自主承诺+随机抽查+失信惩戒”机制,做到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同时,发挥民宿行业协会作用,引导民宿经营者资源共享、行业自律、安全运营。三是强化市场营销。将精品民宿纳入全域旅游体系,加强民宿与周边景区景点联动营销。鼓励民宿经营主体积极入驻携程等国内知名旅游电商平台,推出一批有故事、有体验、有品位、有乡愁的精品民宿。同时,将“汉家乐”品牌纳入优质民宿品牌评选,培育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高端民宿品牌。

(五)加大扶持力度,做优服务保障。民宿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要素的保障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加快制定支持民宿发展政策和任务清单,将民宿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旅游、数字乡村建设等一体布局、通盘考虑,构建促进民宿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体系,争取更多的政策和项目支持。二是强化要素保障。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对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合利用,盘活闲置资源。设立民宿产业发展基金,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补助、奖补结合等方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民宿发展积极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宿投资的信贷支持。依托陕理工大学、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等,设立民宿培训专业,分类举办民宿专题培训班;大力引进民宿高端人才,着力打造高素质民宿从业队伍。三是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分类指导和协调联动,明确职能部门职责,重点突破旅游民宿开业前特种行业许可,消防安全要求等关键性问题,为民宿经营者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合力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

主办单位: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民主街43号市政府1号楼1楼
联系电话:0916-2626159   传真:0916-2626195   邮箱:hzzfyjs@163.com

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6107000007
汉中网安:61230001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428号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