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打造“汉中建造”品牌——对我市建筑业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2022-09-30 17:52
来源: 市政府研究室
   访问量:
打印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建筑业发展壮大,对于吸纳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如何加快我市建筑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优建筑企业,以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稳住全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已成为迫切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近期,我们就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我市坚持把建筑业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加强培育、规范监管,全市建筑业保持健康发展势头,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总量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全市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完成产值356.36亿元,增长16.2%、居全省第4,是2015年(145.19亿元)的2.5倍,年均增长16.1%;建筑业增加值174.18亿元,增长11.1%、居全省第1,是2015年(113.56亿元)的1.5倍,年均增长7.4%。今年一季度,全市建筑业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21.1%19.1%,均高出全省1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第1位。

(二)贡献作用明显增强。建筑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021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在二产中的比重达23.1%,分别高出全国、全省5.33.7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9.8%,分别高出全国、全省2.81个百分点;建筑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0%以上,镇巴县、佛坪县的建筑业税收占税收总额的49%52%以上,支撑作用尤为明显。同时,建筑业有效带动群众就业,共吸纳从业人员约7万人。

(三)企业实力不断提升。建筑业企业数量、规模、资质实力不断扩大。至2021年,全市共有从事建筑行业的市场主体10263户,其中,有资质的建筑企业612户,是2015年的2.5倍,其中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11家(国企2家),二级企业165家,三级企业436家;产值过亿元的有79户(有3户超过10亿元)。获得高、中、初级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约2.8万人,部分企业业务范围拓展到四川、云南、甘肃、新疆以及西安、宝鸡、安康等地市。2021年,有17户企业在省外承包工程,产值26.23亿元。

(四)产业业态多元发展。引导鼓励上规模、有实力的建筑企业创新经营理念,转变发展方式,逐步从单一的房屋建筑施工向公路、桥梁、水利、矿山等业务领域拓展,部分企业由单一的建筑施工向房地产开发、建筑材料、物业服务等领域多元化发展。钢结构、建筑构件、消防设施、防腐保温等一批专业化企业发展壮大,汉中汉邦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建成产、学、研一体化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园,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能力持续增强。

(五)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对建筑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成立了建筑业稳增长专班,建立了重点企业市级部门包抓机制。工程项目施工许可办理流程持续优化,审批时限全链条大幅压缩,实现了建设项目市政报装一窗进、一窗出集成服务。加大对建筑业的奖励,仅20202021年就奖励建筑企业63家次660余万元。强化对建筑行业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文明工地创建,2021年创建省级文明工地17个,省优质工程长安杯奖工程2个,市级文明工地135个,市优质工程天汉杯奖工程5个。

二、问题困难

虽然我市建筑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和突出问题。

一是总量规模有待扩大。2021年,我市建筑业总产值仅占全省的3.9%、居全省第5位,与排名之前地市相比,总产值与榆林相差40亿元,只占咸阳42%、宝鸡30%、西安6.6%;建筑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6.5%,居全省第4位,与排名之前地市相比,增加值与咸阳相差20亿元,只占宝鸡68%、西安11%

二是企业竞争力亟需提升。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尽管从事与建筑业相关的市场主体已超过万户,但有资质的建筑企业数量少,特别是纳入统计库的资质以上建筑企业仅254家,且这些企业大部分专业化程度不高,资质等级低,一级资质企业仅有11家,至今没有特级资质企业;部分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技术落后,优质品牌少,核心竞争力不强,导致一些投资额度大、技术复杂的项目无法参与竞标实施,随着外地企业大批进驻,市场空间进一步压缩,部分本土企业生存日益艰难。数据显示:202112月以来,经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的项目总额314.85亿,外地企业中标额占85.38%

三是产业结构有待升级。我市建筑企业多以房建为主,市政、公路、水利水电、新型基础设施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少,本土企业产品至今没有实现鲁班奖的突破,大部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难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特别是,提倡多年的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和智能建造发展滞后,2018年至2021年底,全市仅实施装配式建筑项目15个、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占比仅5%,距省上要求的25%的目标任务仍有较大差距。

四是融资渠道还需拓展。当前,受宏观因素的影响,建筑业原材料、劳动力工资持续上升,同时,建筑市场垫资、压价、工程款拖欠、竣工决算不及时等现象突出,加之近年来企业在安全、环保、文明施工、人员工资、疫情防控中的投入增大,营业税改增值税后部分企业税费负担较重,建筑业经营成本增加、资金链普遍紧张;尤其是在PPPEPC模式下,本地中小型民营建筑企业实力不足,没有项目承接能力。银行金融机构在产品开发、授信批复、实际投贷等方面与企业需求差距明显,企业民间融资成本逐年增加,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

五是政策环境仍需优化。建筑业政策支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惠企政策还不够精准。已中标项目开工进度缓慢问题依然存在,项目审批效能有待持续提升。部分资格证书本地无考点或培训认证机构,疫情影响下取证难、复审难,维护成本高。行业监管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工程担保、工程保险、诚信管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配套机制还需持续完善。

三、几点建议

当前,建筑业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和巨大发展空间,我们必须主动顺应大势,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做响叫靓汉中建造品牌,奋力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一)抓培优扶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一是做大做强本土企业。鼓励建筑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进行混合所有制或股份制改造,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工程总承包、专业承包龙头企业和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依托市内骨干企业或投融资平台,采取联合控股或参股等方式,加快组建汉中建工集团。支持建筑业企业晋升高等级资质尤其是特级资质,建立升级企业名单,点对点实施升级指导帮扶。二是鼓励外地建筑企业注册落户。加大招大引强工作力度,鼓励总承包一级及以上企业将总部迁入我市或在我市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鼓励本地企业积极与央企、外地优质建筑企业组建联合体参与PPPEPC项目投标、建设。三是引导企业发展多元业态。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骨干总承包企业积极拓展交通、水利、电力、市政等新领域。支持建筑企业将业务延伸到设计、科研和构建生产、建筑建材、设备租赁、房产开发等其他产业领域。四是支持企业开拓外埠市场。大力支持优质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企业抱团发展,探索组建企业联盟,通过靠大联强借船出海等多种途径,提高企业运营能力和竞争能力,大力拓展外埠市场,提升汉中建筑市场份额。

(二)抓转型升级,提高建筑产业发展质量。一是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大装配式建筑宣传推广力度,完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加快其产业化基地建设,推广设计、采购、生产、施工一体化模式,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以学校、医院、办公楼、酒店、住宅等为重点,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二是积极推行绿色建造。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逐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强制淘汰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质量性能差的建筑材料。建立建筑垃圾排放限额标准,开展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排放公示,给予施工企业奖励引导,全面提升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三是大力推广新技术。做好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建造等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创新施工组织方式,优化施工工艺工法,探索建立从设计端到使用端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建造、管理方式,提高建筑行业全产业链资源配置效率,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

(三)抓品牌打造,加快创建精品优质工程。一是规范工程管理。提高规划标准,优化设计方案,注重细节处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深化隐患排查整治,深入推进建筑工地环境秩序治理,全面做好扬尘治理、安全生产等工作,提高工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促进项目建设提质提速。二是创建优质工程。在市长质量奖中设立优质建筑工程质量奖,对优质建筑企业项目进行专项奖励。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工程创优,不断提高建筑品质,鼓励积极创建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优质工程。三是打造建筑品牌。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倡导品牌价值,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建立系统化品牌体系,多途径宣传品牌形象,积极参与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工程建设积累社会信誉和口碑,打造标准化项目现场展示企业良好形象,做响叫靓汉中建造品牌。

(四)抓规范管理,着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一是强化建筑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大建筑行业市场监管力度,强化审计监督,规范工程价款结算,持续开展建筑市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分包转包、围标串标、借用挂靠资质、出具虚假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市场出清管理。指导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持续规范企业市场行为。二是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工程质量抽查抽测力度,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制度,加强全过程质量管控,坚决打击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三是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完善统一信用评价体系,及时归集、推送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依法依规全面公开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接受社会监督。开展跨部门联合奖惩,实施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营造守信处处受益、失信处处受罚的市场环境,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五)抓服务保障,加强建筑行业扶持力度。一是完善政策举措。及时研究出台促进建筑业发展壮大的政策举措,加快推进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落地,加大本地建筑企业扶持力度。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服务,提高建筑领域行政审批效率。二是加强金融支持。推动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尤其是在授信额度、抵押融资、贷款发放、保函业务等方面为建筑企业提供支持。探索实施工程担保制度,支持建筑企业用银行保函、工程担保公司保函或者工程保证保险替代工程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减少企业资金占用。三是做好人才培育。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符合条件的可按照我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及相关社会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的合作,定期组织技能大赛和业务培训,培养一批设计大师、建造师、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等高智能复合型建筑业管理人才。四是强化服务指导。引导建筑业企业更新经营理念,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增强竞争实力。健全建筑业司法保障服务机制,优化建筑业问题化解协调机制,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主办单位: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民主街43号市政府1号楼1楼
联系电话:0916-2626159   传真:0916-2626195   邮箱:hzzfyjs@163.com

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6107000007
汉中网安:61230001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428号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