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决胜贫困的汉中答卷
2021-07-09 18:04
来源: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访问量:
打印

——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市乡村振兴局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争。

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特殊岁月。

这是一份舍我其谁的特殊担当。

五年来,汉中全市上下众志成城,砥砺奋进,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士气,攻坚拔寨,向贫困发起总攻,啃下了一个又一个难啃的硬骨头,攻下了一个个难攻的贫困堡垒,晒出了一份份成绩单。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减贫52.4万人,贫困人口实现动态清零,1010个贫困村退出,汉台区整体脱贫、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区域整体贫困得到基本解决,汉中市在2017-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均评为等次。

聚非常之力:“四个最大”尽显担当之责

扛最大政治责任。我市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自觉扛起百年目标、全党使命的最大政治责任,建立四级书记主抓、党委政府同责、四套班子共管、四支队伍攻坚的责任体系,将脱贫攻坚职责列入部门单位三定方案,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递交军令状,形成了分级负责、各方协作、精准到户的攻坚格局。

投最大财力。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专项基金为辅、金融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2016年以来全市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涉农整合资金130.84亿元、落实小额信贷资金33.3亿元,受惠5.91万户,实施扶贫项目3.09万个,建立扶贫互助资金协会1199个、向贫困户发放借款7.78亿元,实现贫困村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覆盖。

用最大人力。制定《驻村联户扶贫工作十条规定》和“531”帮扶机制,全市派出1059名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组建驻村工作队1402个,选派4366名干部驻村,涌现出余剑、陈龙刚等一批先进典型。

政策最大倾斜。出台《支持深度贫困县村脱贫攻坚推进方案》,编制2个深贫县、110个深贫村《脱贫攻坚规划》,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9大类项目4443个;市级财政和苏陕协作资金对略阳、镇巴2个深贫县,按照正常分配基础再提高20%的标准安排,全市所有深度贫困村提前实现攻坚期内每村投入资金不低于500万元目标。

施非常之策:“六个有”回应群众之盼

坚持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坚持物质与精神同抓共促,确保贫困群众当下能脱贫、长远能发展。

基础设施有提升。修建3000余公里通组路、500余公里入户路,油返砂整治1319.2公里,实现乡镇、建制村通客车、通邮全覆盖;农村电力入户率、村级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均达100%1896个行政村宽带网络和4G信号全覆盖,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为乡村自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群众患病有医看。所有建档立卡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9.78万慢性病贫困患者享受签约随访服务,2.6万大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全市因病致贫户占比较2017年下降5.95个百分点。

义务教育有学上。落实行政、教育双线控辍机制和七长制控辍保学十项制度,530所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有效改善,资助各学段贫困学生26.3万人次,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无辍学。

贫困群众有安居。全市十三五累计搬迁4.26万户13.6万人,完成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3.9万户、一般农户人居环境提升2.1万户,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兜底扶贫有保障。织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社会福利、留守儿童和留守老年人六张保障网,实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智志双扶有动力。深化明理·感恩·诚信·自强主题教育活动,以五千工程为依托,创新推广新时期农民讲习所”“乡贤文化促进会”“道德积分银行”“英雄史馆四大载体,激发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

下非常之功:“三大变化”夯实脱贫之基

打出产业发展、两业增收、消费扶贫组合拳,全市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底的2996.35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8909.03元,年均增幅31.31%

产业发展由弱变强。实施“5+X”特色产业扶贫,所有贫困村均组建集体经济组织,全市建立带贫产业基地1826个,培育带贫经营主体2682个,带动9.9万余户贫困户在产业链上持续受益,贫困县全部入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市1010个贫困村实现电商网点全覆盖。

就业创业由少变多。实施公益岗位安置、社区工厂吸纳、示范基地带动、组织劳务输出、扶持创业带动、技能培训促进、基层定向招聘七个一批就业扶贫措施,全市零就业贫困劳动力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出台援企稳岗21条措施和农民工返岗复工10条举措,组织33.8万贫困劳动力返岗务工就业,点对点集中送达3.55万人、位居全省第一。

消费扶贫由小变大。制定消费扶贫《十条措施》,依托市绿色农产品和中药材展示交易服务中心、京东云仓等平台,拓宽镇村电商销售网点渠道,认定扶贫产品供应商580家、扶贫产品1877个,通过以购代捐、点对点采购等方式,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

聚各类资源:“八方支援”赋能乡村发展

牢固树立开放融合、借力发展理念,用好用活全社会帮扶力量,为汉中脱贫攻坚及乡村发展带来大项目、汇聚新力量。

深化通汉扶贫协作。围绕人才交流与培训、产业协作与提升、劳务协作与就业、助医助学与社会帮扶四大工程,与江苏南通市开展全方位交流协作,累计投入苏陕协作资金13.28亿元,实施项目966个,覆盖带动贫困人口13万人。比如,在西乡县规划建设了总投资5亿元的国动产业园暨服饰产业聚集区,投产项目已解决700余人就业,在全省2019年度苏陕扶贫协作共建区中园考核评估荣获第二。

争取中央和省级对口帮扶。7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累计投入引进资金2.04亿元,省级97个单位,累计投资6.27亿元。西安市对口帮扶略阳、镇巴两个深度贫困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800万元,帮助消费扶贫产品1010万元。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累计向勉县投入资金7710余万元,实施扶贫项目97个,采购勉县扶贫产品2800余万元。

调动社会帮扶力量。充分发动金融机构、企业、专业合作社、慈善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等积极参与,1054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实施项目3421个,投入资金5.78亿元,976个贫困村、15.82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

抓融合创新:“十种模式”书写汉中答卷

我市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批具有汉中特色的扶贫模式和经验做法,得到全国、全省肯定推广。

健康扶贫汉中模式四步筛查、三类分治、四重保障、一单结算、医联共体、健联管理的健康扶贫汉中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卫健委高度认可。全国互联网+健康扶贫应用试点项目在汉中启动,经验在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交流推广,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对汉中健康扶贫进行了重点推介,并被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世界银行、亚洲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评为全球最佳减贫案例。镇巴县健康扶贫工作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全国优秀家庭医生团队奖等殊荣。

公益岗位就业扶贫。按照政府主导、人社统筹、三级联动、面向基层思路,坚持群众自愿、公开公正、分类定岗、精准安置、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开发、实现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走出了开发公益岗位助推脱贫的新路子。在中组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央党校联合举办的深度贫困地区地市州党政专题研讨班上,我市以《公益岗位助推就业扶贫、精准脱贫决胜全面小康》为题作了交流发言。同时,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苏陕协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输出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既向江苏南通输送贫困劳动力,又引进企业到本地建设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创造就业岗位让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志智双扶激发活力。深入开展明理、感恩、自强主题教育活动,以千场宣讲明形势、千场讨论话恩情、千场演出展变化、千张榜单促功能、千所学校强本领五千工程为依托,创新推广新时期农民讲习所”“乡贤文化促进会”“道德积分银行三大载体、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明白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提高自身脱贫技能,积极发挥乡贤能人在传播文明、引领文明、推动乡村振兴、助推脱贫攻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通过道德积分量化善行义举,建立关爱回馈机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志智双扶工作机制,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中,将我市明理、感恩、自强主题教育活动吸收推广。

信息化管理助推智慧扶贫。运用“AI”应用程序,探索开发了汉中互联网+精准扶贫云计算平台、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在线管理评价系统,采取信息化手段全程纪实、动态管理,实现信息快速便捷,共享、交流发布,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经验在全省驻村帮扶工作现场会上进行推广,被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肯定推介。《人民日报》作了大篇幅宣传报道。

苏陕扶贫务实协作。按照全局对接、全面学习、全面提升要求,聚焦八个一批协作重点实施人才交流培训、产业协作提升、劳务协作就业、生态开发四大工程建立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五项机制,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渠道作用,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带动,社区工厂、旅游景区、网络电商、劳务输出、园中园扶贫协作六种汉中模式,推动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迈出新步伐。

村级集体经济扶贫社模式。以三变改革为抓手,通过为每个村注入原始资本探索建立由村支部领导、村集体控股、贫困户为主、能人大户、新型经营组织入社的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打造一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锋队。支部引领、村委主导、壮大集体、带动脱贫这一经验做法,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一抓两促教育扶贫。全面推广抓党建促教育、促脱贫攻坚教育扶贫经验,推行党建政绩、质量业绩和脱贫成绩三绩并考着力构建教育脱贫普惠政策、特殊资助、结对帮扶、基金兜底四张网,健全覆盖所有学生家庭的资助保障体系,努力使所有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全省抓学校党建、促教育脱贫现场会在略阳县召开。

驻村“345”工作法。坚持派人、管理、施策三个精准,加强四支队伍管理培训,建好党建引领、信息化监测、监督考核、研判评估、奖惩激励五项机制,推动驻村工作取得实效。该做法得到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肯定,全省驻村帮扶工作现场会在洋县召开。

互助资金管理创新。全市在勉县、佛坪开展扶贫互助资金创新试点的基础上,构建县级总会、乡镇分会、村级协会三级组织机构,通过财政代理、镇级审核、借款入社、分类管理”“一会两制等模式,有效破解资金缺位、财务管理不规范、使用效率不高等难题。该做法已在全市推广并得到省扶贫办肯定,新华网、陕西日报等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刊登宣传报道、被评为全市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改革案例之一。

八大产业扶贫模式。按照大产业、大扶贫、大带动理念、以加快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培育为主线,扭住产业效益、精准帮扶、利益联结三个关键,着力推广三统一分为主的食用菌产业扶贫模式,统建共享为主的茶产业扶贫模式,三带一促为主的果业扶贫模式,村社一体为主的特色养殖扶贫模式,新型经营主体多元带动扶贫模式,社会化服务为依托的粮油产业扶贫模式,以销定产的全产业链带动脱贫模式,电商、光伏、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扶贫模式,特色产业基本实现贫困户全覆盖,户均产业门类达2—3个,产业扶贫取得显著成效。

示范引领:“三力齐发”筑牢基层基础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我市深入实施强基固本、素能提升、凝心聚力、机制创新、保障支持抓党建促脱贫五大行动,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

党旗领航强引力。开展基层组织纳新年一抓两促活动,全市1896个村实现一肩挑全覆盖,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高高飘扬。

关爱干部激活力。采取从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返乡人才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持续加大对扶贫干部的关心关爱和鼓励激励,四年来,累计评选表彰脱贫攻坚先进集体333个、先进个人899名,运用三项机制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干部1076名,有力激发了广大扶贫干部担当作为、合力攻坚的精神动力。

改进作风添动力。市委制定为基层减负二十条措施,保证基层有更多精力抓脱贫攻坚。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如今的天汉大地,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个个民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张张笑脸洋溢着脱贫群众的满满幸福,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宏伟的小康梦正逐步变为现实。

(编校:胡攀库)

主办单位: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民主街43号市政府1号楼1楼
联系电话:0916-2626159   传真:0916-2626195   邮箱:hzzfyjs@163.com

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6107000007
汉中网安:61230001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428号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