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洋县文旅融合协同发展的思考
2021-07-16 10:13
来源: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访问量:
打印

田敬文

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当今的大众旅游时代,文化和旅游更是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两者有机结合和深度融合,既是文化和旅游互动共荣的客观需要,也是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必然规律。

一个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双重作用,会形成具有地方特点的文化。独特性是地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由于其独特性,往往使各地域的文化呈现出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很难甚至无法模仿和复制,并且易于创出属于自己的旅游文化特色和品牌。通过文化和旅游优势互补,在融合过程中通过功能重组和价值创新,形成涵盖文旅产业核心价值的新价值链,将释放更强能量,取得“1+1>2”的产业叠加效应,形成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层次、增强旅游魅力,以旅游传承文化精髓、带动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繁荣的良好格局。因此,洋县旅游业要发展崛起,关键就是要充分挖掘洋县地域文化内涵及特色,打造洋县旅游文化品牌,为洋县旅游业发展注入灵魂。

一、洋县地域文化的内涵特点

洋县地域文化是由洋县的地理环境、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已有先民在这里定居。西晋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开始在境内置洋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改洋州为洋县。境内有唐代开明寺舍利塔、元代觉皇殿、明代智果寺藏经楼等重点保护文物19处。二是人文昌盛。洋县是汉中文化历史重镇之一,历来文化郁郁,为世人瞩目。曾因纸圣蔡伦造出人类第一张纸而闻名于世,大批文人墨客在此驻足,留下了许多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和名传千古的故事。三是基础良好。县境北倚秦岭,南俯巴山,是陕西44个旅游发展重点县之一,也是汉中市旅游发展重点区域。旅游资源涵盖山水风光、瀑布奇观、原始森林、冰川遗迹、秦岭四宝、历史文化、宗教寺庙遗址等8个大类23个亚类8个基本类型。尤以生态、人文、红色三大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人们观光览胜、休闲度假、澄澈心灵、放飞梦想的天赐福地。

二、洋县文旅融合发展的着力点

(一)生态文化。洋县现有朱和长青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地区,是世界珍禽东方宝石的唯一野生栖息地和人工饲养种源地。位于傥骆古道上秦岭腹地的华阳古镇被誉为秦岭第一古镇。紧靠古镇的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十分独特,特别是被誉为秦岭四宝的朱、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同现一处,全国罕见,是一方天成的风水宝地

(二)民俗文化。洋县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民间歌谣、民间舞蹈、民间工艺美术、地方戏剧曲艺、各种民俗风情和饮食文化。洋县作为陕西省文化先进县,汉调桄桄剧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教音乐、架花焰火、传统造纸、谢村黄酒、悬台社火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洋县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居陕西省第一。

(三)军事文化。傥骆道是古代长安通往西南最快捷也最险峻的一条古道,是沟通南北的捷径,与军事活动密切相关。三国时期,刘备在汉中建立了对付曹魏的军事基地,征战进退,傥骆道是通北的重要道路。因这条道路山高谷深,人烟稀少,行程相对较短,且北指关中腹地,南抵汉中门户,便于藏兵、调兵和出奇兵,每到战争时期,古道上战事频繁,羽书飞驰。19353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由鄂豫皖根据地北上,途经洋县,驻军华阳,军司令部设在红石窑村余家大院内,并在石塔河设伏痛击国民党警备二旅,建立华阳革命根据地,成立华阳苏维埃政权,帮助组建了华阳游击队,开辟出了一片红彤彤的新天地。如今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已被陕西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川陕革命纪念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名人文化。洋县地处秦巴腹地,历史悠久,人文兴旺,纸圣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其被封为龙亭候,其墓地蔡伦墓,在今洋县龙亭镇。历代文人墨客多在此驻足,苏轼、杜甫、白居易、参岑等大家均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作和千古佳话,成语胸有成竹便出自北宋苏轼描述时任洋州知州文同画竹的文章《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三、洋县文旅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抓改革创新,建立文旅融合发展的环境机制。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和工作机制创新,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文旅融合发展的长效协调机制和综合治理机制,激发文旅融合活力。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运用全域性整合思维、融合性系统思维、优质化品质思维和参与性共享思维,推动管理体制协调化、资源整合系统化、公共服务便利化、产品供给品质化、产业发展融合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参与社会化、旅游效益最大化,谱写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二是抓载体建设,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品牌产品。按照依托文化发展旅游,依托旅游创造品牌,依托品牌壮大产业,依托产业反哺文化的思路,推动文化资源宜游化开发,以文旅融合项目为载体,激活传统文化资源,讲好文旅故事,制造惊喜亮点,丰富游客体验。重点建设一批文化旅游景区,保护开发一批文化旅游名镇名村,形成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可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探索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将旅游活动与民俗文化展演展示相结合,通过文化旅游活动带动非物质文化传承和产业化发展。加大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因地制宜地采用震撼唯美的景观化塑造、博物陈列的馆藏式展示、精彩生动的表演式展现、情景互动的活动式体验、科技支撑的智能化再现、主题文化的集聚式打造、文化延伸的商品式开发和文旅融合的产业化拓展等多种方式,让文化变得轻松和可以解读,推动文化回归和文旅融合,促进文化传承、本土特色塑造和文旅产业发展。

三是抓特色建设,丰富文旅融合发展的个性内涵。地域文化的优势决定旅游文化的特色,旅游文化的灵魂存于地域文化的内涵。本土文化是最难复制和移植的,也是旅游营销的最大卖点。因为所有旅游者的心理都是一样,他们是为了寻找差异而来的。洋县特色资源丰富,应立足于比较优势,发掘其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创新路子,形成具有兼容性、独特性、创新性的旅游文化,彰显洋县地域特色和人文个性。

四是抓基础建设,完善文旅融合发展的保障体系。结合新时代文旅融合,新要求新特征,科学制定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凸显洋县地域资源和文化特色,明确文旅融合发展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推动文旅规划统筹、文旅融合规划创新和多规融合,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规划依据。把握文旅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借助大数据分析加强市场调研,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旅游产品,拓宽文旅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文旅消费热点,创新文旅营销方式,充分运用现代新媒体、新技术和新手段,提高文旅营销的精准度,促销文旅消费升级。加大文旅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培养和储备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复合型文化旅游人才队伍,为有效推动文旅融合,走向更有诗意的远方提供核心支撑和可靠保障。

  

         (作者单位:洋县经济贸易局)

(编校:唐强)

主办单位: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民主街43号市政府1号楼1楼
联系电话:0916-2626159   传真:0916-2626195   邮箱:hzzfyjs@163.com

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6107000007
汉中网安:61230001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428号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