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世明⠂ 张译心
语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成语绝大多数来自浩繁的古代文化典籍和诗词文章,还有一些则来自民间的口头流传等;典故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约定俗成的词语。成语典故因其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被广泛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汉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块有着丰厚历史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沃土,也蕴藏凝练了不少成语典故,散存于史、鉴、方志、小说等群书和人们的世代传说中。现纂集部分内容。
国士无双
《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国士无双】载: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形容才能优异,国中独一无二,同时代风云人物出类拔萃仅此一人。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指韩信)者,国士无双。”
【历史典故】韩信,是淮阴人,他的志向是指挥千军万马,建功立业。反秦起义军楚军经过淮阴时,韩信就带着宝剑投奔了楚军。但是,在楚军中韩信没有获得过任何军功。项羽接掌楚军后,韩信又被任命为宫中警卫队的下级军官。虽然韩信多次向项羽献计,但项羽都不予采纳。
于是,韩信便从楚军中逃了出来,投奔了汉军。却也只是在军中当个小官。幸运的是,在汉军中,韩信有了同汉军丞相萧何交谈的机会。萧何在与韩信多次谈话中发现韩信是一位奇才,便向汉王刘邦举荐,希望刘邦能给予重用。但是当时韩信没有任何功绩,刘邦也就没有看重韩信。韩信见此,估计汉王和楚王项羽一样不会重用自己,就准备再次逃跑。恰好当时有几个军官也要从汉军中逃走,韩信也就跟着他们逃出了军营。将士叛逃后,就有人向萧何报告,萧何听说韩信也在逃跑队伍中之后,来不及报告汉王,就赶忙去追赶他,追了一两天才将韩信追到。萧何带着韩信回到汉营,刘邦见到萧何又惊又喜,责问萧何为什么无缘无故消失。萧何回答说是去追逃跑的将领。刘邦说军营里经常有人逃跑,为何这次你偏偏要去追呢?萧何就回答说:“以前逃跑的将领都是平庸之辈,但韩信却是国士无双的奇才,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如果您决意同项羽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您再也找不到可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
刘邦见萧何如此这般推荐韩信,也就动心了,于是立即提拔韩信为大将军,统领全军诸位大将。全军对汉王的举动非常惊讶,但是萧何的判断是正确的。此后韩信率领汉军,每战必胜,立下了赫赫功勋,并最终帮助刘邦统一了天下。
廉泉让水
《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廉泉让水】载:比喻某地风土习俗淳正。《南史·胡谐之传》:“(范柏年)见宋明帝,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问柏年:‘卿州复有此水不?’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又问:‘卿宅在何处?’曰:‘臣所居廉让之间。’”语义:比喻为官廉洁,后亦形容其地风土习俗淳朴。
【历史典故】南北朝时,宋明帝年间(465~472),梁州辖今陕南、川北等广大地区,州治南郑(今汉中汉台)。一次梁州州将刘亮派范柏年进京觐帝咨事。来到京城后明帝戏问范:“爱卿,广州有水名曰贪泉,据说那里出的贪官均与饮此水有关,此事你可听说没有?”
所谓贪泉,据史书记载。晋时,广州石门有一奇泉,谁饮此泉之水,就会视钱如命,贪得无厌,故人称“贪泉”。那时广州弊政猖獗,均传与此有关。后来朝廷命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让他除弊兴利。吴到广州首先喝了贪泉之水,并说:“为官贪廉与泉水何干?”同时吟诗一首言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变心。”是说前人饮了贪泉之水就会思念千金之财。如果让伯夷、叔齐这样的清廉者饮用,他们是绝对不会变得道德沦丧的。吴任职期间,从严治吏,为官廉洁,广州河清海晏。
范柏年思忖之时,明帝一语双关地问道:“梁州是否有这种地名?”范稍加考虑而答:“圣上明察,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
明帝接问:“爱卿宅居何处?”范答:“卑臣寒舍居于廉、让之间。”范柏年巧妙对答无懈可击,既说明他任职之地民风淳朴、人性谦逊,又暗示自己为政清廉,不事权贵,受到梁州百姓称赞。
据《水经注·沔水》载:“廉水出巴岭山,北流迳廉川,故水得其名。”廉水源自山泉,便为廉泉;忍水发源于南郑新集西北部的梁山腹地铁炉乡,在新集处与廉水汇合。由于“忍”“让”二字意思相通,双声对转,故忍水即范柏年所说的“让水”。(王博《汉江边的文化情怀》)
千金一笑
语同“千金买笑”,《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千金买笑】载:以极高代价博取美女一笑。语本《史记·周本纪》,周幽王宠妃褒姒不爱笑,王命举告警烽火,使诸侯来援救。“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幽王曰:爱卿一笑,百媚俱生,此虢石父之力也!遂以千金赏之。至今俗语相传‘千金买笑’,盖本于此。”
【历史典故】西周周厉王贪财好色,昏庸残暴,引起国人不满。公元前841年“国人(平民)暴动”,周朝从此衰落,社会动荡不安。到了周幽王统治时期,更加荒淫无度,无心朝政,国势更衰。周幽王喜爱的汉中女子褒姒,长得很美,却不爱笑。于是周幽王派人贴出告示:谁能让褒姒笑,就可以得到千两金子。奸佞大臣虢石父给周幽王出了一个烽火戏诸侯的主意,周幽王听后觉得不错,于是就派人在烽火台上点火。各个诸侯都带领人马匆匆来救,结果并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这种情况,开心大笑。于是赏给虢石父千两金子。
谁也没想到,后来西戎军真的打进了都城,尽管烽火台上不断以烽火告急,却无人理会,诸侯们都以为是周幽王在玩耍胡闹。结果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后人皆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但据记载,周幽王主动进攻申国,申侯联络犬戎打败了周幽王,西周因而灭亡。认真分析这一历史事件不难看出,幽王荒淫昏庸、大臣阿谀奉承,举国上下人心所背,危机四伏,这才是西周灭亡的真正原因。
失笑喷饭
《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失笑喷饭】载:吃饭时看到或听到可笑的事,忍不住发笑,把嘴里的饭喷出来。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发函见予诗,失笑喷饭满案。”多用于描写值得高兴或可笑的事情。
【历史典故】《盐亭县府志》载,当年,文同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时,别人都觉得那里是穷乡僻壤,但文同却十分惬意,因为这里满山满谷都是竹林,文同时往观察,因而画竹益精,并经常与表弟苏轼诗词往来唱和。一日,文同与夫人同去观竹,晚饭仅有竹笋下饭。正吃间,收到东坡一书信。东坡除了照例嘘寒问暖外,还附了一诗:“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文同读罢诗句,忍俊不禁,放怀大笑,喷饭满桌。意谓有如此亲家,“清贫太守”譬喻恰当。文同后经常坦言:世无知己者,唯子瞻(东坡的字)识吾妙处。自此,“清贫太守”这个美名,不胫而走。喷饭满案,也成为一段文坛佳话,又衍化为“失笑喷饭”的俗语。
胸有成竹
《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胸有成竹】载:画竹子,心中先有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拿定了主意。语本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宋晁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也作“成竹在胸”。
【历史典故】北宋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今汉中洋县)知州。文同善诗文书画,尤擅长画墨竹。文同为了画好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竹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地观察和研究,所以画起竹子来,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一马当先
《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一马当先】载:形容走在最前列,起带头作用。
【历史典故】三国时,黄忠的军队来到定军山下,黄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军山的作战方案。法正指着定军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说:“这座山比定军山高,如果攻占它,居高临下,定军山上的情况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军山易如反掌。”黄忠抬头观察了一番,当天半夜就发动了进攻,占领了山头。法正说:“老将军,请您带领军队在半山腰,我在山顶监视。夏侯渊的军队来攻打,我就举旗帜为信号。举白旗,老将军就紧守不出击;举红旗,就立即冲下山狠狠地打。这样,一定能取得胜利。”黄忠完全赞成。
夏侯渊得知对面的高山失守后极为愤怒,下决心把它夺回来。张郃劝他说这是法正的计谋,应该坚守,绝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渊听不进去。他亲自带领一支军队下山,围住那座高山,大声叫骂,向黄忠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黄忠看见,守在山腰不下来。到了下午,法正发现魏军已经疲劳,乘他们没有防备,连忙挥舞红旗。黄忠看到信号后,发起进攻。随着一片喊杀声,黄忠已飞冲到夏侯渊面前,夏侯渊被连头带肩砍作两段。
黄忠斩了夏侯渊,夺下了定军山,为夺取整个汉中扫除了障碍。
偃旗息鼓
《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偃旗息鼓】载:收起军旗,停止击鼓。多用于军事方面,后亦用于日常行动方面。一指军队秘密行军。见《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偃旗息鼓,公军疑有伏兵,引去。”一指休战或停止批评攻击。语出《新唐书·裴光庭传》:“突厥受诏,则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我偃旗息鼓,不复事矣。”
【历史典故】典出《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据载:蜀将黄忠杀死曹将夏侯渊,并夺取战略要地。曹操非常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亲率20万大军向阳平关进军,大举进攻赵云营寨。赵云的副将张翼见曹兵来势凶猛,便要关闭寨门拒守。赵云偃旗息鼓命令弓弩手埋伏在寨内,下令大开营门,自己单枪匹马站在门口等候敌人。生性多疑的曹操追到寨门口,心想,寨门大开,必有伏兵,即匆忙下令撤退。就在曹操调头后退的时候,蜀军营里金鼓齐鸣,杀声震天,飞箭如雨,曹军惊慌失措,夺路逃命,自相践踏。赵云趁势夺了曹军的粮草,杀死曹军大批兵马,得胜回营。
一身是胆
《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一身是胆】载:全身都是胆。形容极其勇敢,常用于对勇士的赞扬。《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以云为翊军将军”句,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历史典故】典出《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曹操亲率20万大军向阳平关大举进攻,刘备和诸葛亮商议退敌之计,诸葛亮说:“现在曹操由于粮草没有准备好,所以还不敢轻易进兵。此时如果派一支部队去攻打曹营,把曹军的粮草烧掉,便能大大挫伤曹军锐气。”老将黄忠再三请求出战,诸葛亮便派他和赵云(字子龙)一同领兵前往。黄忠争打头阵,但曹军早有准备,与黄忠厮杀起来。黄忠前后受敌,被围困未能取胜脱身。赵云便带领几十名轻骑兵杀入重围救出他们。曹操亲自带兵追赶赵云。赵云寡不敌众,退回汉中营地。部将们劝赵云闭门防守拒敌:不料赵云反而下令打开营门,叫一部分士兵埋伏起来,然后放倒军旗,停止击鼓,自己单枪匹马挺立在营寨门外,准备迎敌。天快黑的时候,曹军赶到。曹操见蜀军营中毫无动静,又见赵云单枪匹马挺立营寨门外,威风凛凛、毫无惧色,怀疑有伏兵,恐怕中了赵云的计谋,不敢贸然进攻,便收兵回营。赵云领兵紧紧追击,杀声震天,金鼓齐鸣。曹军因昏暗难辨,摸不清赵云到底有多少兵马,吓得溃不成军,丢盔弃甲,争相逃命,死伤无数。赵云以少胜多,反败为胜。战后刘备亲临军营慰劳将士,封赵云为虎威将军,赞誉他“一身是胆”。
(作者分别系市方志办主任、科长)
(编校:苏鸿儒)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