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南通市首席质量官制度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
2020-11-23 16:11
来源: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访问量:
打印

受组织眷顾,我于20207月至9月期间,到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学习锻炼。我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锻炼机会,在交流学习期间,我牢记组织的嘱托,主动融入锻炼单位,严格要求,虚心学习,勤于调研,深刻感悟,立足于在交流学习中不断提高、锻炼自我。

在交流学习期间,我以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身份主动参与启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之中,积极参加一些日常执法检查、服务企业等事务,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启东市各类园区、各类市场主体进行走访调研,在周末自发前往周边革命纪念馆进行党性锻炼。3个月里,走访市场主体30余家、参加全国性质量会议2次、参加培训2次、与企业座谈交流5次、参加汉中赴南通交流学习团活动3次。在走访调研过程中,我重点考察学了了南通市县两级市场监管局在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方面的一些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走访了部分企业并了解具体工作情况介绍。学习和借鉴南通的成功经验,对我市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有着重要作用。

一、南通首席质量官制度发展历程

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发展工作,尤其是首席质量官制度的推广实施工作,市委书记陆志鹏、市长徐惠民对质量发展工作多次作出批示,专门对首席质量官制度提出了具体要求。“十二五”以来,南通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质量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坚持质量为先的发展理念,持续创新质量工作的新模式、新制度和新方法。

2009年,南通率先在大企业集团中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2010年,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的实施意见》,在全市进行推广;2011年,市政府出台《南通市首席质量官暂行管理办法》,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固化首席质量官制度;2012年,南通市副市长杨展里向全国人大提交在全国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的提案,南通作为全国试点城市之一正式启动此项工作;2016年,市政府出台《质量强市促进办法》,明确规定加强首席质量官的培训和管理;同年出台南通市“十三五”质量强市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在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十三五末期实现规上企业首席质量官全覆盖(目前已达到);2017年,在全国首创“质量合作社”模式,推动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2018年,成立市委书记、市长双挂帅的质量发展委员会,市委市政府出台《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同年11月率先开通“通通检”APP一站式服务平台,免费为企业提供标准、检验检测、计量、认证认可信息查询和首席质量官注册教育等工作;2019年,市质发委出台《进一步推进首席质量官制度的指导意见》,更加完善首席质量官制度体系;2020年,市政府修订《南通市首席质量官管理办法》、《南通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首设首席质量官市长奖,《南通市质量促进条例》正式立法,明确将“首席质量官”制度写入《条例》;同年91日,召开全国首届首席质量官大会,推广首席质量官制度“南通模式”。

二、南通市成功经验的分析

(一)政策推动有力。南通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实施意见》、《南通市首席质量官管理办法(暂行)》、《南通市质量强市促进办法》、《关于进一步推进首席质量官制度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专门用于首席质量官的培训、考核、经验交流活动等方面,2018年以前,每年仅用于培训的经费就达到40万元,从政策上和经费上保障了首席质量官制度的持续推行。

(二)工作措施到位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南通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双主任制”质量发展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市场监管局,并将首席质量官制度的推进工作列入对区县政府质量工作目标进行考核。二是构建三级培训体系。建立起了县局“基础”培训、市局“提升”培训、省局“高级”培训的三级培训体系,南通市市场监管局每年制定全市首席质量官培育的目标计划,分区县市督导落实。市局对培训、考核合格人员颁发首席质量官证书,并纳入“提升”培训对象,帮助首席质量官不断提升质量管理能力。三是实施信息化管理。在南通市政府“通通检”官网开设了“首席质量官之家”专栏,设立线上学习园地,为首席质量官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建立了首席质量官人才信息库,对取得首席质量官资质的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定期公示并实施动态化管理。四是注重首席质量官制度的应用。将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作为企业申报市长质量奖的基本条件,并面向首席质量官优先推荐市长质量奖个人奖。明确了首席质量官的责权利,使其成为企业“第一质量人”,提高了首席质量官的地位,促进了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和创新,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通过举办质量沙龙、观摩会、研讨会等形式,宣讲首席质量官的典型事例,不断提升首席质量官的素质和能力。

(三)工作成效明显。南通市通过持续推进首席质量官制度,“质量第一”的理念得到了升华,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得到推广,质量提升行动得到了落实,质量品牌建设得到发展,首席质量官示范引领作用得到了彰显。首席质量官队伍由最初的29人发展到现在的5000人,实现了规模企业全覆盖。

正是因为首席质量官制度的常态化、制度化推广,南通市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比2009年提高了3.61个百分点;各层次500多家企业获得“现场管理良好行业企业”“质量标兵企业”“市长质量奖企业”等称号,其中培育创建省长质量奖7个、市长质量奖34个,获奖企业数列江苏全省第一;企业主导起草国际、国家、行业标准1180多个,承担20多个国家、省标准化试点项目,列江苏全省第一。参与30余项全国性应用推广、创新技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拥有驰名商标68件,地理标志38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9.23件,形成了10多家全国“单打冠军”或“隐形冠军”。

三、我市首席质量官工作的现状

2012年全国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以来,我市此项工作比较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未建立支撑首席质量官制度的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尚未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没有安排专项工作经费,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对此项工作也不了解,工作不能形成合力。各区县没有推进首席质量官工作的计划安排,个别区县质量强县的领导机构形同虚设。二是对首席质量官的培训教育工作力度不大,市级仅在2017年组织过1次首席质量官专题培训,县级基本没有组织过相关培训,培训工作仅停留在个别企业(个人)参加省局培训的层面,培训面窄人数少,对少数取得资格的首席质量官,未建立人员信息库,也未开展继续培训。三是绝大部分企业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和明确首席质量官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把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当成质量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没有把首席质量官作为与市场监管部门工作衔接的桥梁。

四、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汲取先进地区经验,建立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层次推进机制,加快完善首席质量官制度,形成培养、聘用、履职、管理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首席质量官在质量底线、质量提升、质量创新、方法推广、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此项工作。

(一)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积极向市政府汇报推进首席质量官制度的相关工作情况,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把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作为质量强市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市质发委日常工作。不定期组织召开质发委成员单位专题工作会议,明确质发委成员单位在推进此项工作中的职责,将首席质量官工作与质量强市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

(二)抓紧出台相关政策。由市质发办代市政府起草《汉中市关于推进首席质量官制度的实施意见》、《汉中市首席质量官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制定推行首席质量官的方案和措施,明确首席质量官在企业的权力、责任和待遇,加强首席质量官制度在政府质量奖、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将首席质量官的培训经费列入质量工作经费并足额预算,保证培训人数和培训效果。争取明年修订《汉中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明确在市长质量奖个人奖中优先考虑首席质量官,提高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广泛开展宣传。在各级媒体、市局官网、微信公众号中开辟专栏,宣传首席质量官制度的相关政策,公示受聘首席质量官的信息。

(四)组织教育培训。市局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编制年度培训大纲,采取集中培训和分行业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每年组织培训班两期以上。对考试考核合格的人员,由市局颁发首席质量官资格证书,并纳入全市首席质量官人才信息库,进行统一管理。

(五)开展试点示范。选择工业基础较好的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固县进行首席质量官制度试点。采取业务培训进县,专家指导进企业的方式,推进首席质量官制度试点工作,通过试点,不断总结经验,达到以点带面在全市全面推广首席质量官制度的目的。

 (作者系市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科科长)

                                                                                                                              (编校:胡攀库)  


主办单位: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民主街43号市政府1号楼1楼
联系电话:0916-2626159   传真:0916-2626195   邮箱:hzzfyjs@163.com

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6107000007
汉中网安:61230001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428号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