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嘉宾:张僤(汉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斌(汉中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石婷(汉中市经济合作局副局长)、袁俊海(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陈言林(颐高产城科技总裁助理兼汉中颐高项目总经理)
主持人:振兴发展,时不我待,汉中以良好的生态、人文、区位、产业优势为依托,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美好生活为导向,创新发展模式,走“以城聚人、以人聚产、以产兴城”的发展之路,努力将汉中打造成为高能级宜业新城。张主任,提出打造“兴业在汉中”区域特色品牌,它的背景是什么?重要性又体现在哪呢?
张僤:打造“学研”、“医养”、“旅居”、“兴业”四个在汉中城市品牌,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汉中发展实际和阶段性特征,着力推动经济做大做强,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对于加快构筑汉中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奋力开创新时代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建设“三市”新局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兴业在汉中”是四个在汉中的重要载体和目标愿景。兴业激发了“学研”的活力,增添了“医养”的内涵,也夯实了“旅居”的基底 ,它是一体打造“学研”、“医养”、“旅居”城市品牌的系统集成。我们要通过做强“学研”、做大“医养”、做优“旅居”,不断提升城市能级,放大生态优势,用务实的开放举措、优惠的产业政策和优质的公共服务、优美的城市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汉中创业、就业、兴业。
主持人:谢谢张主任。当前“大招商、招大商”已经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各地都在争取大企业在当地落户。石局长,汉中在企业落户和招大引强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石婷: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能够真正的变优势为强势,如何来“兴业”?就是要以提高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为重点,促进汉中的产业升级和城市能级提升。第一,从项目来说,我们经合局从2018年开始就聘请了全球四大咨询机构,来给汉中做专业的项目策划包装。第二,在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和项目梳理之后,就是做好推荐。第三,就是抓服务、强化平台,举全市之力打造经开区、高新开发区、航空智慧新城三大骨干园区和苏陕协作区中园,特别是针对大企业和大项目,还定制了“一对一”的优惠政策,包括后期的跟踪服务,都是由专人来领办代办的。然后借此机会也呼吁我们每个人都来争做汉中招商引资的代言人,为汉中未来的发展添砖加瓦。
主持人: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我市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做大做强“六大产业集群”,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呢?
张僤:“六大产业集群”是汉中市委市政府根据汉中产业发展的特点,以及独特的资源禀赋而提出来的。其中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材料和高品质食药,是汉中工业发展的基础,整个产值占到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是汉中经济发展的“定盘星”。文化旅游,还有新兴产业和新型能源,代表着下一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优化生产力布局的方向,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我们的新的动能。
主持人: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的心脏以及国民经济的生命线,也可以说是支撑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石。“三线”建设给我市的装备制造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记者的走访过程当中,我们也了解到了一些企业,会说现在比起原来要难一些了,难在哪?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呢?
张僤:目前汉中的装备制造产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方面是我们市内的配套率不足;另一个方面是传统的装备制造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变的步伐和进程相对来说比较缓慢。下一步,装备制造发展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第一,是以陕飞为依托,以航空智慧新城和汉中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平台加快军民融合,支持和引导更多的军民融合的企业向园区去聚集,不断提升产业的聚集度和配套能力;第二,是依托汉中现有的汽车工业的基础,发展新能源客车,培育壮大汉中的汽车产业;第三,推动“互联网+工业平台”的建设,不断地提升产品的研发能力,丰富产品的品种和结构,提高产品的供给能力,打造智能化的产业集群。
主持人:那现代材料方面,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未来又应该如何去解决?
张僤:现代材料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目前的产业发展仍然是处于产业链的上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附加值非常低。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钢铁和有色(金属)这两大行业,充分发挥汉中钢铁研究院的作用,激励、鼓励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还是要积极地培育节能环保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以及3D打印材料等一些新兴产业,努力把汉中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现代材料产业基地。
主持人:秦巴山区是“天然的药库”,绿色食药也是我市的优势资源。但是我们了解到,农民种植的一些中药材,现在卖不上价,或者说和企业没有形成产业链,中间对接会出现一些问题。那如何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张僤:高品质食药是六大产业当中唯一一个能够有效地连接一二三产的一个产业。目前高品质食药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另外就是产业链条比较短,下游的产品探索不够多,不够丰富。从食品产业的角度而言,围绕优质农产品循环产业链,来构建以特色农产品、有机食品、功能食品等为支撑的绿色产业体系。在中药材方面就是引进和培育一批中医药生产、生物医学、医药中间体等领域的加工企业,着力构建以中药材养殖、植物提取、中药饮片、保健品和中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支撑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做亮我们“天汉本草”的区域公共品牌。当然,目前还存在产销不对接、信息不对等问题。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造农产品、中药材等六个生产交易中心,其中农产品、中药材展示中心,我们在去年年底已经建成投运,交易中心目前正在按计划推进。随着功能的不断完善,将会逐渐构架起农户和企业之间资源高效利用的平台。
主持人:园区是投资兴业的先行区,是产业发展的聚集区,通过资源共享、关联产业带动发展,园区的引领作用和经济效应引起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颐高总部是在长三角区域,那里是电子商务产业的聚集区。陈总,为什么会选择来到汉中投资?
陈言林:我们颐高集团总部在杭州,公司的定位是做城市产业的投资加运营服务商。汉中市委、市政府重商、富商、爱商、亲商,从第一次来汉中到最后落地到汉中开发区,只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双方对于产业发展的迫切性和我们集团的优势,找到了非常好的结合点。这是我们为什么能够选择来这里的原因。
主持人:在企业落地之后,享受到了哪些优惠的政策,现在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陈言林:说到对于我们的支持,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园区企业来了,要注册,要开户,不知道去哪,不知道去找谁?一个电话打过去,就会安排专人跟办,另外一方面,就是在于后续的跟踪服务上,企业确确实实受益了,获得了成长。刚才主持人问到了困难,我觉得困难确实是有,比如说公共交通、生活服务,我觉得还有需要提升的地方,另外一方面就是由于今年的疫情,园区的一些企业在融资和发展方面遇到的一些困难。
主持人:针对于刚刚所提出来的遇到的这些困难或者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有没有什么办法?
袁俊海:实际上颐高公司刚才提出来的问题,我们经开区管委会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交通方面,正在跟市公交集团来进行对接,也希望通过争取,能够把公交线路,延伸到园区内来。生活配套方面,目前园区已经建成餐饮中心、专家公寓楼,即将建成天汉国际会展中心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建成,在生活配套服务上一定会有明显的质的提升。融资服务方面,我们参股了市资信担保公司,为辖区内的符合资质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贷款服务。下一步我们还将跟市金融超市,包括一些社会资本进行密切对接,多措并举,为入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主持人:刚刚陈总的表达当中,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园区在助推帮助企业的发展,服务方面其实做了很多的事情,开发区在落实“兴业在汉中”打造经济发展高地、发挥产业聚集效应方面,也做了很多,袁主任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袁俊海:近年来汉中经开区以强化软硬环境建设为重点,致力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兴业在汉中”取得新成效。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16年以来,我们采用PPP模式,投资近36亿元,建设创智产业园。目前园区道路、创新大厦、专家公寓、餐饮中心和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已经建成投用,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经开区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二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制定出台经开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等,营造优良的政策环境。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办理,坚持重点项目一站式审批、帮办代办等制度。三是强力推进项目落地。实施“五个一”项目推进落实机制和容缺审批机制,保障所有的入区项目加快落地,建设投产达效。四是服务扶持企业发展。建立实行领导包抓重点企业和三人专班包联企业制度,当好“店小二”,积极为企业争取省市扶持政策,同时,及时兑现我区的优惠政策,从落户、投资、厂房租赁、融资、科技创新、经营贡献、人才引进等各方面,给予企业扶持或奖补,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主持人:谢谢袁主任。通过刚刚的介绍,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打造“兴业在汉中”,市委市政府是用足了内功,但是我们汉中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偏小,内生动力不足,如何承接产业转移,来助推“兴业在汉中”的建设呢?石局长,我们经合局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石婷:汉中的产业门类全,但是配套不足,龙头企业少,产业链短,而且层次相对比较低。对汉中来讲,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是本地企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汉中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我们对2019年整个全市的新签项目做了一个统计,2019年全市新签项目261个,其中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项目一共是30个,占新签项目的11%左右;环渤海地区项目31个,占新签项目的20%;长三角地区产业类投资项目55个,占新签项目总投资的16%。产业转移项目占在全市新签项目的70%。可以看出我们汉中承接产业转移,呈现了总量逐步增大的特征。在打造“兴业在汉中”的过程当中,我们将全方位对接资源和各种优势,共同推动汉中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那项目的落地生根和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尤其是在提升园区发展环境方面有哪些好的举措?张主任给我们来介绍一下。
张僤: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们主要实施了以下举措:第一个方面是“减时间”,将企业开办和注销用时分别压缩至2.8和1.5个工作日以内。第二个方面是“降成本”,严格落实去年以来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的优惠政策,今年累计降低企业运行成本1.16亿元。第三个方面是“优服务”,推行“保姆式”的套餐服务,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全程帮办、代办和领办服务,探索建设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创业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等,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全要素的服务支持,为企业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主持人:创业就业有助于增强社会经济活力,成就创业者的梦想,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为创业者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兴业在汉中”是四个在汉中的目标愿景,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园区建设,人力资源都是基础,咱们在人力资源服务保障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赵局长给我们回答一下。
赵斌:人力资源是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的重要基础。市人社部门聚焦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积极做好人力资源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常态化地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市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全部设立职业介绍、人力资源服务和创业担保贷款等窗口,常态化地提供企业和园区所需要的人才提供服务。二是围绕企业急需紧缺的人才,积极搭建人力资源交流服务平台,促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零距离的对接、交流、洽谈,帮助企业和园区引进适合的人才解决劳动者培训和劳动者需求不对称的问题、堵点问题,为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
主持人:颐高是电子商务,我相信对于人才的渴求应该更有感受的。能不能谈一谈?
陈言林:我认为汉中的优势在人力资源,目前劣势也在人力资源。汉中地处西安城市群和成都城市群的中间,高铁的开通,既有利于人才的输入,也有可能产生“虹吸效应”被输出。关于选人用人,尤其是留人,确确实实是企业当下最需求也是最渴求的东西,因为只有把人留了下来,用得好,我们这边的产业、城市才可能发展的会更好。
主持人:金融是产业发展的血液,在产业发展和创业支撑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市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上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和手段?
张僤: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的培育和发展,特别是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推动实施了一批实实在在的举措,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小微企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第一是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银、政、企的对接活动,为企业搭建便捷、高效的融资需求平台。第二是学习借鉴东部地区的成熟经验,准备围绕支柱产业当中的核心企业,给他们提供供应链的金融服务,破解他们因为货款结算周期较长等因素造成的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第三是在全省率先成立“金融超市”,预计到年底,金融超市的活跃用户能够达到1万户,信贷规模有望突破20亿元。第四是近期市委市政府又决定向金融机构提供一个百分点的贷款贴息,加大央行再贷款的投放力度,来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主持人:赵局长,我们人社部门在创业兴业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赵斌:兴业在汉中,创业正当时。近年来中央和我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市人社部门多措并举,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一是加大创业扶持力度,顶格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二是积极落实汉商回归创业政策,制定落实鼓励汉商回归、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今年全面计划建成市县标准化的创业服务中心,扶持农民工、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农民工返乡创业。三是定期举办创客沙龙活动,宣传普及创业政策,交流总结创业经验,启迪创业思维,提供创业服务。四是积极发挥创业担保贷款的作用,每年滚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亿元,贴息3000多万元。真金白银的帮助企业和劳动者自主创业,做大做强吸纳更多的人就业。五是积极培育创业孵化基地,顶格落实创业孵化基地补助政策,催生了一批市场主体,培育了一批新型业态,壮大了一批创业力量。
主持人:石局长,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听说针对于企业投资制定了前置服务保障措施,这些措施具体是什么?
石婷:2019年市政府招商引资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出台了《汉中市招商引资前置服务保障措施》,根据问题性质交于相关职能部门承接,牵头单位在5个工作日要确定责任领导和具体的承办人,15个工作日要将办理的情况反馈给企业和联席会议小组办公室,当然,服务保障是优化环境的关键,需要全社会来共同营造我们良好的氛围,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个体都要躬身入局,才会拴住人心,留住人才。企业说好,才是真的好。
主持人:企业说好,那才是真的好!张主任,那个时候汉中会是一个什么样的?
张僤:“兴业在汉中”是未来较长一个时期,汉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将围绕“人、城、产”的发展思路,聚焦“一城三地”的目标,加快构建这种多元化的产业生态,塑造宜居宜业的城市形态,健全引才、育才的体制机制。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汉中的产业配套更加完善,市场主体更具活力、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凝聚力显著增强,人才的规模和结构更加契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到那个时候,汉中将成为人文荟萃之地和创新创业就业的热土。
主持人:“兴业在汉中”为“学研”、“医养”、“旅居”提供了承载平台,市委市政府也决心拿出最优质的资源、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服务,来吸引高端人才和各方客商汇聚汉中创业发展,使汉中成为本地人不愿意走,外地人都愿来的产业高地、兴业名城!
主办单位: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民主街43号市政府1号楼1楼
联系电话:0916-2626159 传真:0916-2626195 邮箱:hzzfyjs@163.com
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6107000007
汉中网安:61230001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428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