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问题总体解决。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好“三农”问题,还必须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从“两不愁、三保障”底线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腾跃。
一、脱贫攻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一)锻造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村级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众多党组织书记带领一班人深入群众,倾听诉求,访贫问苦,解决问题,转变了作风,和群众打成一片,脱贫攻坚成果是广大群众能够看得见的成绩单,是党与贫困群众团结一致奋斗美好生活的生动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加强,公信力日益彰显。
(二)改善了乡村治理模式。驻村工作队深度参与村上各项事务,把机关好的作风带到了农村干部队伍中,学习政策、学习文件的风气在村两委会逐渐形成,民主、法治意识深入人心,按规矩、原则办事的习惯逐渐养成,备受诟病的“优亲厚友”等不良作风得到遏制。驻村工作队既是对村上各项工作的促进,更是对村干部行为的监督,解决了“上级监督太远”的问题,加强村级政务公开力度,保障了村级组织政权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提升了干部队伍素质。脱贫攻坚的各项帮扶制度,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社会多方力量广泛参与,创造了他们深入农村、农户的机会,在扶贫过程中,他们为解决贫困村的水、电、路等问题竭尽全力,从而加深了对“三农”问题的认识,这等于是上了一堂深刻的国情教育课,有助于在以后的工作和决策中统筹平衡,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相对于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前些年农村则显得“寒酸”,贫困户连“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还没有解决,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大多数农村还是传统农业,农民离富起来、实现乡村文明繁荣还有很大差距,城乡“二元化”问题突出,结合脱贫攻坚,通过加强投资,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自来水入户、电力入户全覆盖,通村道路硬化,人口密集区安装路灯,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农村学校硬件和师资力量均大幅提升,农村公共设施日趋完善,缩小了许多差距,尤其是城乡差距,农民从中看到了希望,从而稳定了农村社会,缓解了许多社会矛盾。
二、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对接需注意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农村,尤其是贫困村,脱贫攻坚是补齐短板的关键一战,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把脱贫成果巩固好,把好的做法、人民群众认可的制度坚持下去,从而实现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
(一)关键是人才。首先,打造永不离开的驻村工作队,加强领导协调力量。这些年,农村精英大多迁往城市,农村人才少,加之村干部待遇较低,发展空间小,吸引力差,导致村干部队伍素质不高。驻村工作队扎根农村、扎实工作,贡献了极大的精力和智慧,保证了脱贫攻坚政策在农村的生根结果,监督指导村级权力公平公正运行,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驻村工作队队员大多为中央、省、市、县行政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派出人员,学历高,阅历丰富,理解力强,知识广,自身综合素质过硬,对于改善乡村治理现状,培育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打造一支永不离开的驻村工作队,必将对乡村振兴产生助推作用。其次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7年“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要求,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农民是搞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发展的生力军、产业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培养培训职业农民,组织引导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升技术,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就能有力带动一方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核心是发展现代农业。传统农业效率低下,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组织方式仅是自给自足,仅能解决温饱问题,其效益已不能满足当下农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对于新品种、新生产方式接受能力差,加之滥用农药等,致使农产品品质差,不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且农产品价格低,农民获利微薄。因此,必须依托现代农业,走工业化、区域化、专业化的农业的发展路子,由自然经济变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成为商品化、社会化的农业。勉县新铺镇兴隆桥村的做法,有借鉴意义。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农民土地后,租赁给陕果集团种植猕猴桃,村集体再以3+X项目资金80万元入股陕果集团,农民取得地租,务工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三重收入。既提高了农民自身的收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培育了当地的主导产业。
(三)杠杆是加大财政投资力度。脱贫攻坚,使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农村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需求,对民间投资的吸引力有限。城乡二元化现状,对有志从事现代农业的青年人的吸引力也不强。农业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也需大量资金支持。从实验室、试验田到农田,农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民间投资承受能力差。这种种问题,都昭示我们,要使农业产生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必须用好财政投资这个杠杆。常言道:栽下梧桐树,必引金凤凰。
(四)实现乡村振兴勿忘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是全方位的,不仅是产业兴旺、生活富裕,还要有文明的风气。需要广大村民守法、诚信、尊老、爱幼,有协作精神,有团队合作意识等等。要利用发展好道德积分银行、红黑榜、村规民约等手段,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敢于向不文明行为“开炮”,积极对文明行为进行表彰。用好法律手段,整治不赡养老人、不履行抚养义务者。规范强化学校道德教育、法制教育,通过不懈努力,营造文明法制、奋发有为,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
(作者系市档案馆挂职勉县新铺镇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