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雪梅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中心城区学龄儿童大幅增长,教育资源日趋紧张,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大班额”“入园难”问题依然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对我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我就破解中心城区教育资源供需矛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中心城区教育资源现状
汉台区现有各类学校184所,含普通高中4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12所、九年制学校8所、小学65
所(教学点22个)、幼儿园94所(其中公办园36所,民办园58所)。全区在岗在编教师4435人;在校学生、幼儿76629人,其中高中12242人,初中13563人,小学33296人,幼儿园17528人。
2017年底汉台区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陕西省“双高双普”合格区。在破解中心城区教育资源紧张和“大班额”问题方面,做了三个方面探索实践:一是抓建设,不断扩大增量。采取“扩、建、腾”的办法,想方设法提供更多学位。累计投入资金5.6亿元,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先后改造提升南关小学、青龙观小学、汉八中南校区、伞铺街幼儿园等学校,增加学位1200余个;新建青龙观幼儿园、西关幼儿园、丁家营幼儿园、思源实验学校、汉台二中,新增学位5150个;实施农村学校项目400余个,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有力吸引了农村籍学生返乡就近就读,腾出了一定的城区学位。二是抓管理,合理引导流量。“一校一案”建立消除大班额工作台帐,稳步推进大班额治理工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划片、就近入学有关规定,规范学校招生管理,严控学校超规模招生,从源头上杜绝“超大班额”。大力实施校长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专列资金组织中小学校长赴上海、西安、成都等地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努力缩小校际间师资差距,逐步化解因“择师”引发的“大班额”。目前,我区已基本消除超大班额。三是抓改革,用好用活存量。探索推进大学区制改革,组建实验小学—南关小学等3个大学区试点校,实行联盟学校校长一人兼任,通过强带弱,有力提升了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稳妥推进学校合并重组,先后将原东塔小学与民族小学、原汉六中和汉八中进行合并,既提高了薄弱学校资源利用率,又缓解了热点学校入学压力。建立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建立“六帮六提升”结对帮扶,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中心城区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但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比还有较大差距,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1、学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大班额”问题亟需解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二孩政策的放开,以及外来务工人员涌入,近三年中心城区适龄学生每年都以约1000人数量净增,尽管我们实施资源整合和学校改扩建,但仍跟不上学龄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学校“大班额”“大校额”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学位缺额严重。按小学每班45人、初中50人、幼儿园30人测算,小学学位缺额5432个、初中缺额283个、幼儿园缺额981个;缺额最为严重的是城西片区。特别是自2015年二孩全面放开后,
2017年新生儿达2060人(比2014年增加556人),2020年学前教育学位将异常紧张,今后几年其他学段所需学位也将不断增长,学位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
2、学校布局不均衡,西片区布点偏少。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开发片区学校数量偏少,特别是城西片区学校布点严重不足,仅有实验小学、青龙观小学、西关小学3所小学,西环路以西约10平方公里范围内仅有西关小学1所学校。随着中交滨江国际、明珠北苑、南苑、恒大帝景府、碧桂园等一大批居民住宅小区陆续建成投用,群众就近入学需求强烈,2019年秋季为保障学区内适龄儿童入学,西关小学将部分部室改为教室,学生数达1956人,班额均超55人。目前,西环路以西现有居住人口11.8万人,预计未来3-5年可达18万人,届时学前儿童预计达3600人,小学学龄儿童将达9000人以上。城西片区至少应该规划建设10所幼儿园、5所小学,才能满足该片区教育需求。
3、普惠性幼儿园资源紧缺,上公办园难,上民办园贵。根据2011年陕西省《城市新建居住区配套规划建设幼儿园、小学的指导意见》规定,城市新建居住区应依据居住人口、周边教育配套设施等,规划建设幼儿园,配建幼儿园移交当地政府办成公办性质或者委托办成普惠性质。2013年,市政府也出台了《汉中市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规划建设幼儿园小学暂行管理办法》,但文件出台后,落实不到位,仅9个小区配建了幼儿园,且只有世纪城小区幼儿园办为普惠性幼儿园,其余小区配套、移交均未全部落实到位。目前,主城区47所幼儿园中,仅有公办园10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2所,普惠园占比68%。经调查,现有公办园最多容纳城区1/3的幼儿,而民办园保教费普遍偏高(最便宜的保教费约1900元/年,高端的约14000元/年),“上公办园难、上民办园贵”问题依然突出。
4、受土地、规划、资金因素制约,学校建设难度大。目前,中心城区学校布局规划还是依照2013年市政府出台的《汉中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12-2020)》执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有学校布局规划逐步与城市的实际发展不相适应。由于汉台区土地规划权受限,不能及时调整学校建设规划和用地性质,导致近年来部分撤并学校教育用地被商业开发,资源流失,如:原汉中师范学校、汉中财校、汉中教育学院、汉中中学等几所学校迁出后,原校址被用做商业开发;现有学校要么没有建设预留用地,无法实施改扩建,要么规划的教育用地因拆迁量太大,短时间内无法使用。加之我区是陕南唯一非贫困县,不能有效享受中省教育专项资金、项目的支持,区级财力有限,学校幼儿园建设资金紧缺,一定程度影响了学校建设发展。
5、师资力量仍显薄弱,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近年来,随着汉台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量非汉台籍学生(2019年秋季非汉台籍的学生人数达17031人,占学生总数的22%)来我区就读,造成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严重短缺。根据省市编办相关核编文件要求,经测算,我区学校幼儿园共计缺编865名,其中:幼儿园缺126名,小学缺438名,初中缺184名,高中缺117名。同时,教师队伍年龄、专业、学科结构不尽合理,音、体、美、计算机等专业教师普遍配备不足,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优质师资校际分布不平衡,教师综合素能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几点建议
1、强化统筹协调,构建协同推进机制。坚持把办好中心城区教育作为当前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夯实市、区两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强化政府统筹协调、顶层设计、具体实施和监督指导,及时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构建市区一体、推动有力、督查到位的工作机制和党委重视、政府主导、部门尽责、社会协同发力的大格局,形成强大合力。
2、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调整教育布点。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办法》,把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紧密融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一是科学编制专项规划。结合中心城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科学测算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现有资源状况、不同阶段学校服务半径、建设标准、学位需求等,按照科学配置、差异发展、适度超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尽快编制汉台区2020-2035年中小学校幼儿园专项布局规划。二是强化教育用地保障。政府相关部门应全力保障教育建设用地,并及时办理建设手续。在新建小区审批时,按标准足额预留学校建设用地;结合棚户区改造、区域用地性质调整,用置换、拆并等方式逐步解决老城区中小学用地面积不足的历史遗留问题;对因布点调整撤销的学校资产予以充分保留,根据城市发展和群众需求适时进行改扩建。三是强化规划刚性约束。严格规范程序,确保规划的刚性约束和可执行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否则,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3、充分挖掘潜力,尽快增加学位供给。通过大力争取中省项目资金,密切与市级部门衔接等举措,紧抓政策性扶持机遇,加快中心城区学校建设与改造。一是着力提升老学校承载能力。对现有学校内部及周边用地空间进行全面摸底,通过新建教学楼、改造闲置楼、加高续建等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学校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现有学校的学位供给。二是加大力度建设新学校。尽快收储中心城区现有教育预留用地,加大项目争跑力度,开工建设一批新学校。目前,重点是加快城乡结合部中小学建设,积极推进恒大小学、崔家营小学建设,确保新学校早日建成投用,缓解主城区学校的学位压力。三是强化资金投入保障。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要求,加大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努力增加市区财政资金投入,全力保障教育发展。四是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主动汇报对接,建议市政府尽快启动中心城区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对中心城区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协调滨江新区、兴汉新区加快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缓解城西、城北片区入学压力。
4、聚焦公平普惠,不断提高普惠园占比。一是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严格落实学前教育条例相关规定,确保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占同级财政性教育支出5%以上,逐年新建、改扩建一批高标准公办幼儿园,特别是加快城东片区幼儿园建设,力争过街楼幼儿园、崔家营幼儿园早日建成投用。二是严格落实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扎实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主动争取市住建、国土等部门支持,尽快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补建、移交,确保配套幼儿园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三是大力扶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一步完善扶持民办幼儿园的相关政策,设立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通过综合奖补、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建设普惠性幼儿园,逐步解决中心城区“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的问题。
5、持续深化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一是拓展深化大学区制改革。按照“师资交流研训再强化、学校内涵再提升、联盟范围上再扩大、多元架构上再探索”的工作思路,不断拓展深化学校联盟试点改革经验,拓展联盟学校范围,不断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缓解热点学校入学压力。二是加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校长教师交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三是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6、建强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创新教师管理机制。贯彻落实好中省市《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尽快调研制订我区实施方案,进一步理顺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完善教师补充机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增加汉台区教师编制总量,建立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和常态化的教师补充机制;加大对专业教师的招聘力度,缓解我区教师的结构性缺编问题;畅通人才引进渠道,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师德师风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强化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大力实施校长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提升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提高公办教育水平,缩小与民办学校教育的差距,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全面落实教师保障各项政策,关心教师成长、职称评聘和待遇保障,让广大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荣誉感。
7、强化督导检查,规范学校招生管理。一是完善招生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划片、就近入学的有关规定,严禁学校设置入学门槛、拒收本区域学生、招收择校生,严控学校超规模、跨区域招生。严格学籍管理制度,规范学生流动管理程序,避免学生无序流动,消除“大班额”和“超大班额”。二是加强日常督导检查。充分发挥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作用,夯实各校督学责任,加强对学校招生管理的随机督导,规范招生行为,促进教育公平、和谐发展。三是强化奖惩措施。将控制大班额、规范招生工作纳入对各学校、教师的年度考核,与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挂钩,对涉嫌违规招生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作者系汉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编校:李慧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