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1年汉中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1-03-16 09:06
来源: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访问量:
打印

——2021223日在汉中市第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汉中市代市长  钟洪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极不平凡。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陕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给我们以巨大关怀和极大鼓舞。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形势、艰巨繁重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实现生产总值1593.4亿元、增长0.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4417元和11937元、增长4.8%7.6%

(一)抗击疫情成效明显。坚持生命至上,快速响应、科学施策、联防联控,采取大数据精准摸排、树状图挂图作战等举措,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建成37个核酸检测实验室,县区核酸检测能力实现全覆盖,人防、物防、技防能力持续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效,交出了一份抗疫情、保民生的合格答卷。

(二)经济运行稳步向好。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出台支持复工复产40条、促投资稳增长22条、稳就业27条等系列政策措施,累计兑付奖补资金7000余万元,减税降费13.4亿元,投放复工复产贷款180.1亿元,清理拖欠中小企业欠款7.6亿元,新增市场主体3.45万户、增长19%。实施重点建设项目376个,完成投资757.8亿元,100个重大项目建成投用。消费市场持续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居全省第三。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9.3万人。

(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有4个县区产业园区实现产值超百亿元,航空智慧新城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汉钢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等22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投产达效。粮油生产再获丰收,生猪存栏达到常年水平,全省首个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味见汉中对外发布,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2%、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汉台、留坝、洋县、勉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龙头山、汉江源创建为4A级景区,全市接待游客61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6亿元,旅游复苏走在全省前列。

(四)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和对标补短行动,培育带贫经营主体2682个,消费扶贫销售额达12.2亿元,建成社区工厂67个、4.5万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公益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2.48万人,2.63万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业扶贫、交通扶贫、饮水安全工作评价全省第一。通汉协作取得新成效,落实项目347个、资金5亿元

(五)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严格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秦巴区域五乱问题全面整治到位,18个村被评为全国森林乡村,汉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进一步优化。37个沿汉江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建成通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6.9%。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315天、同比增加12天。固体废物专项整治、重金属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留坝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城固、宁强建成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六)城市能级持续提升。制定四个在汉中发展规划及三年滚动计划,一批示范性项目落地建设。深入推进中心城区美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91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7.5亿元,打通金华路等8条断头路,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3.8万平方米,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智慧城市应用平台建成投用。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顺利通过国家考核。勉县跨入全省十强县,佛坪、西乡、洋县荣获争先进位县

(七)潜能活力加速释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6.6%。市级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92.8%,行政审批时间压缩30%以上;国企三供一业改造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移交全面完成。成功举办汉中发展大会、金秋季招商70多场招商活动,到位资金1045亿元、增长20.9%,实际利用外资7912万美元、进出口总额19.5亿元,分别增长45.8%93.2%,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建改建中小学幼儿园243所。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新建37个市级重点临床专科。十四运会汉中场馆全部建成,一带一路铁人三项等精品赛事成功举办。新建326个养老服务机构,我市入选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地方志两全全面实现。城固张骞传说、南郑藤编入选国家非遗名录,以张骞为题材的电影《凿空者》完成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完成阶段性任务。七五普法达到预期目标,信访矛盾排查化解扎实有效。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8.3%。平安建设群众满意率达96.8%,荣获省级平安市称号。

人防、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供销、档案、慈善、残疾人、气象、红十字会等工作也取得新成绩。

过去一年,市政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自觉做到学懂、弄通、做实。扎实推进以案促改,大力整治三不干部、三圈文化、三风陋习,达到了清流毒转作风、提士气促发展的目的。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纪委监委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畅通民情民意,电视议政节目《天汉访》反响热烈,“12345”热线高效运行。持续推进基层减负,三公经费下降3.9%。年度两代表一委员评价满意度全省第一、群众满意度全省第三。

各位代表!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五年来,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全市上下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尽锐出战、合力攻坚,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市累计减贫52.4万人,101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汉台区整体脱贫、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4.26万户贫困群众搬入新居,202万农村群众饮水条件显著改善。健康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2017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获得三连优。锻造了一支能打胜仗的过硬队伍,广大干部能力得到提升、作风得到锤炼,一大批干部得到成长,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五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不懈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三市建设展现新画卷,追赶超越实现新突破,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大关,是十二五末的1.5倍;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6.7%8.1%9.3%9%,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五年来,我们坚持创新发展,经济动能更加强劲。持续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高新技术企业从24家增长到76家,科技创新团队从1家增加到29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0.71件增长到1.61件。装备制造、现代材料、高品质食药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8.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40.3:43.3

五年来,我们坚持协调发展,均衡水平不断提高。各县区竞相发展,7个县区生产总值超百亿元,县域经济占比达62.3%。中心城区建成区由42平方公里扩展至95.5平方公里,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南郑撤县设区,兴汉新区、滨江新区加速崛起。县城建设各具特色,骨架规模不断拉大,承载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牌日渐成型。9个省级名镇、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0条风景线魅力彰显。

五年来,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类标准,全市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3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至63.8%。坚定不移走三生融合发展道路,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关闭退出了一批散乱污企业,超额完成了能耗强度降低任务,绿色发展蔚然成风。

五年来,我们坚持开放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供给侧、放管服、投融资等重点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市场主体数量突破23万户。城固机场各项运量指标位居西部机场前列,实现县县通高速,立体交通网络畅联全国。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和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分别增长17.7%49.6%,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8.5%

五年来,我们坚持共享发展,群众生活日趋美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7%8.9%。城乡低保标准连续12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16年上调,高考上线人数实现九连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法治汉中、平安汉中建设扎实推进,群众生活更有温度。

各位代表!五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驻汉部队官兵和各驻汉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向关心支持参与汉中建设发展的四方宾朋、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战在抗疫一线、脱贫攻坚一线的每位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看到,十三五规划部分指标没有完成,发展中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总量偏小、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现代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创新活力不强、对外开放不足、营商环境不优等短板依然突出;区域城乡发展不够平衡,县域经济较弱,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欠账。法治政府建设有待深化,政府工作还存在不扎实、不深入问题,部分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待!

二、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时期。我们要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大背景下审视汉中,看到汉中发展的各种优势,坚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区位独特,既处于关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连接点,又是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汉江生态经济带四个国家战略的交汇点,优越区位必将加速优质要素集聚。我们优势明显,绿水青山是我们高质量发展最大的优势和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灵魂和根基,完备的工业体系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尤其是当前汉中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创新驱动与投资拉动并重、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共举,投资和消费潜力巨大,各类优势正加快叠加成为发展胜势。我们机遇难得,省委、省政府赋予汉中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任务,是汉中最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我们有380万思稳、求进、实干的天汉儿女,这是我们最好的发展资源和最大的发展底气。只要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办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推动追赶超越迈出新步伐、再谱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根本目的,以推进高效能治理为重要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牵引三市共建,以四个在汉中为总抓手,实施五大工程,建设六个中心,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谱写汉中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提高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主要经济指标争取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万元左右。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两山两江保护全面加强,生态环境质量全省领先,生态价值高效转换,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先试,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市场化改革实现重大突破,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营商环境最优区基本建成,融入西成渝鄂的开放大格局基本形成。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国际知名汉文化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民生福祉改善达到新高度,就业更加充分更有质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

特别是要认识到加快汉中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既是国家使命、也是省委战略,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水平开放的重大平台,既是高品质生活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代追赶超越的重大实践。要顺应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客观规律,坚持宽视野、大格局、高质量编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规划,以陕川渝能源新通道、兰汉十高铁、四环红太阳公路网、汉中机场二期、综合保税区、内陆无水港等大通道、大平台、大路网、大项目建设为关键突破口,北跨秦岭协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南下川渝借力双城经济圈建设、东出荆襄接受长江经济带辐射、西连甘陇融入一带一路大循环,加快建设产业新高地、城市新地标、核心集聚区,不断增强区域生态经济、教育科创、金融服务、人文交流、内外开放、综合交通的引领、辐射、集散功能,打造强劲增长极、形成发展引爆点。

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政府工作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总书记的号令、党中央的部署,就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前进路线。我们要坚持不懈学思想、悟思想、用思想,把奋力谱写汉中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为全部工作的总纲,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自觉肩负起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推动绿色循环发展、打造四个在汉中的使命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坚持把落实三新、实现三高、推动三聚作为主题主线。三新是战略指引、三高是主攻方向、三聚是关键举措。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锚定汉中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坐标方位,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中提高站位,找准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优势定位,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治理水平作为重要牵引,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把双招双作为一号工程,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抓基层,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汉中示范、高品质生活的汉中标杆、高效能治理的汉中样板。

(三)坚持把绿色发展、生态产业、美丽宜居作为战略先手。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护绿为本,持续打好碧水、蓝天、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坚持点绿成金,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构建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坚持增绿添彩,把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景区建设统筹起来,把生产生活生态融合起来,把宜居品牌提升起来,打造让汉中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四)坚持把创新引领、改革开放、共同富裕作为动力源泉。要建好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主体,加固传统产业底板、锻造优势产业长板、布局未来产业新板,建设汉中区域创新高地。要更好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坚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打造最佳营商环境。要把共同富裕作为政府工作的目标取向、价值追求,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乡村产业,着力壮大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倾力解决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让天汉儿女都能通过努力过上更加美好生活。

(五)坚持把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底线思维作为重要方法。要自觉将系统观念贯穿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把握时度效、统筹点线面,切实提高政策执行力、市场引导力、法治规范力、整体竞争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实际问题、狠抓工作落实上下真功夫、大功夫、狠功夫,确保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部署月月有进展、季季有突破、年年有精彩。要增强忧患意识,安不忘危、防患未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又要有化解挑战的高招,奋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各位代表!当前汉中正处于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迈进、行政地级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跃迁的关键时期,破茧而出、化蛹成蝶正当其时!我们要以四个在汉中为总抓手,跳出汉中看汉中,把汉中建成陕南龙头城市;跳出陕南看汉中,把汉中建成陕西绿色循环发展的引领城市;跳出陕西看汉中,把汉中建成陕甘川渝四省交汇的区域中心城市,创造不负使命、不负人民的新业绩、新辉煌!

三、以四个在汉中率先突破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紧扣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牵引三市共建,以四个在汉中率先突破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汉中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5%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9%左右和10%左右。

(一)推动经济高开稳走,夯实四个在汉中发展基础

精准施策稳增长。持续推进六稳”“六保,落实好减税降费、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适时出台过渡性举措,保持政策支持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深化千人帮千企活动,定期开展政企、社企、银企对接等活动,加大政策性奖补力度,增加工业发展资金及纾困资金,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加强运行跟踪监测,统筹调配资源,打通难点堵点,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大干快上抓项目。聚焦四个在汉中、生态环保、两新一重等领域,全年实施重点项目382个,完成年度投资725.1亿元。实施项目前期工作集中交办,3月底前完成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保证一季度开工率达到50%以上、二季度达到80%以上、三季度100%开工。坚持一个项目一套专班一名领导包抓,建立项目推进专项督考办法,举办重点项目观摩、重大项目开工月等活动,抓紧启动汉王药业综合制剂等171个新开工项目,加速推进陕飞公司技改扩能等118个续建项目,确保汉钢年产60万吨矿渣粉生产线等93个项目竣工投产,力促略阳现代中药产业园等前期项目取得突破,切实以大项目促进大投资、引领大发展。

创新方式扩招商。善用市场机制和投行思维,组建专兼职招商小分队,形成覆盖全国重点城市和经济圈的大招商网络。实施百城推介、百会交流、百圈共享三百行动,坚持招大引强与招才引智结合、内资外资央资同招、名人名品名企共引,定期在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地区举办招商周活动,面向大西安开展常态化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延链补链项目和平台型企业。全年内资到位1360亿元、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9000万美元、增长14%

挖潜升级促消费。充分挖掘消费潜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加快天汉长街、丝路风情街等特色商圈开发,建成投用兴汉新区中央商业大街,举办消费促进季、O2O国际汽车博览会、惠民家电消费节、首届面皮文化节等活动,投放1000万元电子消费券,拉动传统消费提质扩容。大力培育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文娱和智慧超市、智慧餐厅、智慧养老等新型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在扩大消费中不断改善城乡群众生活品质。

(二)守好绿水青山,构筑四个在汉中生态本底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坚持多规合一,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实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管控。落实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构建以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差异化考核为主的空间治理体系。科学划定三线一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持续打好四大保卫战。打好青山保卫战,加强秦巴生态保护智慧化监管,持续整治五乱问题,抓好矿山生态修复、硫铁矿污染整治和尾矿库综合治理;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建设,筑牢秦巴生态安全屏障。打好蓝天保卫战,修订差异化减排清单,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组合拳,实施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全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打好碧水保卫战,启动幸福河湖建设,建成水环境热点监测网格和江河联调智慧系统;抓好汉江、嘉陵江水生态修复,加快城固焦岩水库、勉县陈家湾水库、云河水库、沙沿河生态修复等项目建设,强化水源涵养区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控涉重金属行业污染,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共同描绘汉中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画卷。

打造生态环保最严执法城市。编制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水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并刚性执行加快智慧环保建设,依托在线监控、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实现全领域、全时段、全过程自动化监测。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品质导向,加快项目环评区域环评转变,严格实行排污许可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污染违法行为。积极推行环境医院、环保管家和环境顾问服务,探索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治理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推进秦岭区域小水电站整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0平方公里。落实十年禁措施。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铁腕守护美丽家园。

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打造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市。坚持政策、规划、土地、改革相贯通,加快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先行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实践,探索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推进多元化生态补偿。深化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

(三)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培育四个在汉中动能引擎

优化创新生态。完善人才绿卡、人才公寓、政府购买等政策,加大柔性引进高精尖人才和科创团队工作力度,实施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人才资源共享池和企业人才飞地,引导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新培育25户高新技术企业、16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培育引进中介组织,新建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20个,支持陕西理工大学建设学研创新港。我们要聚各类人才发展汉中。

深化两链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装备制造、现代材料、高品质食药等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布局研发机构和技术力量,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建设西交大汉中科技园、西部创新港汉中科创中心、启迪科技城、创智谷等创新平台,为主导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提供技术支撑。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发挥市绿色循环产业经济研究院、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和陕钢创新研究院等机构作用,加快航空智慧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汉中高新区科创园、经开区投资促进中心、滨江企业总部基地等孵化平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宁强循环经济产业园创建省级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9%以上。

激发创新活力。落实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1.1%以上;用好绿色循环发展科技投资基金,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互乘放大,实施60个重点科技创新项目,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6亿元以上。推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科研经费包干和技术、管理参与分配等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迸发出来。

(四)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做强四个在汉中产业支撑

坚持实体经济立市。启动实施工业倍增行动。深入推进规上企业培育护航行动,新培育五上企业260户,新增市场主体3万户。实施上市企业培育计划,力争汉王药业等企业成功上市。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放宽市场准入和投资领域,降低用地、用能、用贤等成本,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全面推行长制,逐产业链确定市、县链长,循链招商、沿链服务、全链赋能,打造骨干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集群。

推进绿色制造业强市。力促装备制造高端化,支持陕飞、中航电测、航空零组件等龙头企业扩能提效,做长做强航空产业链,打造西汉蓉航空产业带;推广工业云平台和工业机器人应用,提升电力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机床工具等产业智能化水平。力促现代材料绿色化,支持骨干企业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积极推动陕钢中厚板项目开工建设,发展增材制造、特种金属、新型非金属材料和钢制品、钢结构等下游产业,加快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延伸钢铁、有色、硅石、建材产业链。力促高品质食药品牌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延链条、创品牌、扩规模;实施汉酒品牌提升行动,支持酒水饮料产业提质扩能;积极开展药食同源认证,研发中医药制剂、生化医药、保健品、功能食品等中高端产品,着力打造汉方药都品牌。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提速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成区域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中心,积极打造5G应用场景,组建大数据产业联盟,培育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软件等新业态,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支持陕铀建设核能工业园,开发利用太阳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加快镇巴区块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开发。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启动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加快培育研发设计、融资租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探索建立产业创新综合体。抓好褒河物流园、多式联运智慧物流园建设,积极发展城市仓、云仓、无界工厂,打造现代物流枢纽,形成一体化供应链。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完善金融超市功能,争取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汉中设立分支机构,培育天使投风投创投产投等金融业态,促进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

(五)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四个在汉中承载能力

打造美丽宜居城市。实施新一轮中心城区美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规划建设连通一核三极百公里生态经济廊道的快速路,加快建设市科技馆、博物馆和城市慢行系统、地下综合管廊、雨污分流改造等设施,启动建设龙江南路,新(改)建公厕30座、生活垃圾收集站11座,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实施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坚决拆除违章建筑,抓好入城路口景观改造、天汉大道综合整治和绿色生态网络建设,新增绿化面积59公顷;加快建设信息大厦、经创中心、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等城市新地标,天汉大剧院年底前建成投用;支持兴汉新区打造世界汉文化传播聚集区、滨江新区打造三生融合示范区,不断提高城市颜值。积极打造5G网络应用示范市,新建5G基站1000座。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修复,厚植文化底蕴,涵养城市精神。以城市综合创建为抓手,精细化管理城市,不断提升城市温度。

加强县城和集镇建设。启动实施美丽县城建设三年行动,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服务功能,打造沿汉江中心县城。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推进符合条件的县撤县设市设区,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抓好省市级重点镇建设,年度计划投资35亿元,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农业大镇、旅游名镇、商贸重镇,加快城乡融合步伐。统筹推进集镇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坚持一县一策、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抓好两区一平台建设,支持各县区建立产业承载、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对外合作、政策协同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抓项目、建园区、强产业,县域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坚持错位发展、板块联动,汉台区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南郑区加快融入中心城区、城固县打造航空经济强县、洋县打造国家级生态产品供给基地、西乡县打造中国最美茶乡、勉县打造绿色新型材料示范基地、宁强县打造羌文化特色县城建设示范县、略阳县打造绿色循环转型发展示范县、镇巴县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县、留坝县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佛坪县打造汉中融入大西安的桥头堡。

(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拓展四个在汉中发展空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四个衔接,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确保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380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抓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推广稻鱼、稻虾等绿色高效种植模式,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探索建立粮食种植利益补偿机制,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强撂荒地管理利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快恢复生猪产能,支持规模养殖场发展,全年生猪饲养量达400万头,让群众吃上放心肉、平价肉。

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发挥好产业园区、社区工厂、重点项目的带动作用,让更多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完善“6+X”产业体系,加快培育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小农户融入大产业、共享大品牌、对接大市场,提高经营性收入。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宅基地改革,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增加财产性收入。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我们要千方百计让老乡的腰包鼓起来,过上富裕富足的美好新生活。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启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打造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高标准编制村庄规划,示范引领、因村制宜,分类梯次推进乡村振兴。树牢要致富先修路理念,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新(改)建300公里、提升300公里;积极推进村村通公交,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公共交通服务;加强数字乡村和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畅通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下乡渠道,让资本、产业、科技等要素向农村汇聚。落实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若干措施》,吸引外出创业务工人员、科技人员、退职干部等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大力培养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让农村成为创新创业的新天地。

(七)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市,彰显四个在汉中人文优势

统筹旅游资源。出台统筹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意见》,积极开发世界遗产黄金走廊、大秦岭观光休闲、秦蜀古道文化、朱国际生态等跨省旅游线路,精心打造多日游、高铁游、周边游、自驾游等主题产品,形成全域联动、串珠成线、客源互送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强旅游宣传和策划营销,办好汉文化旅游节、油菜花节、漂流节、柑桔旅游文化月、冰雪水上嘉年华等品牌节会,打造春游花海、夏览山水、秋赏红叶、冬玩冰雪的四季旅游活动,让汉中成为游客心神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提升旅游品质。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工程,加快兴汉新区汉文化、天汉文化公园、龙头山景区二期、西汉三遗址等项目建设,抓好紫柏山、华阳、黎坪、青木川等景区提档升级,力争5A级景区实现零突破,午子山、张骞墓建成4A级景区,南郑、西乡、宁强、佛坪创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培育特色民宿集群、汉家乐品牌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年接待游客突破7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0亿元,分别增长13%17%以上。

做优旅游服务。坚持以游客为中心,抓好重点景区旅游专线、游客集散中心、智慧旅游平台等设施建设,支持共享汽车和汽车租赁业发展,打造慢游和快进相衔接的旅游服务体系。加快古褒国、南湖、秦岭国宝等旅游度假区建设,大力开发山地度假、文化体验、田园休闲等旅居产品,打造特色化、人性化、品质化的旅居服务圈。深化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旅游行业监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以美景引人、以服务留人。

深化文旅融合。大力弘扬汉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打造朱城市IP世界汉文化旅游目的地。抓好天汉文化产业园、羌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前建成开放市级图书馆和城市展览馆,加快建设党史馆、通史馆,组织公共文化演出1000场次以上,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品位的文化大餐。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四个在汉中建设成果

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等稳岗返还政策,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大力培育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城镇新增就业3.35万人。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育发展劳务公司和劳务经纪人队伍,强化就业供需精准对接,让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用好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完善工资合理增长机制,让城乡居民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中心城区先行、经济强县先行、基础条件好的区域先行,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努力打造国家级教育强市。佛坪、留坝、略阳3个县年内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标准。加强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创建4所标准化高中,实现省级标准化高中全覆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1+X”证书制试点和双达标工作,开设10个校企共建专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5000人次以上。加快学研小镇建设,支持陕西理工大学建立医学院、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级双高院校。

建设优质医疗卫生事业。探索建立以市中心医院为主体的综合性医疗集团,打造区域医疗中心。抓好重点专科建设,推进三级医院托管县域医疗机构向镇村延伸。启动市中医院三甲创建,开工建设门诊医技综合楼,发展壮大中医药事业。完善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救治体系,加快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扎实开展健康汉中18项行动。

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培育20个示范点,打造城市15分钟养老服务圈。新建15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改扩建5个区域敬老院,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引进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实行品牌化、连锁化运营,把品质化养老服务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养老、医保、工伤、失业等基本保险制度。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落实好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孤儿和残疾人补助等政策,关爱农村三留守人员和城镇弱势群体。抓好优抚安置等工作,提高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实行租购并举,抓好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建设,让广大创业青年、务工人员、低收入群体在汉中安居乐业。

(九)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四个在汉中动力活力

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深化产业园区改革,全面完成园区改革任务,出台市县园区差异化考核办法;支持园区设立创投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和人才池、土地池、环境容量调剂池,为入园企业提供全要素、全过程服务;整合县级园区资源,探索入股经营、融资租赁、托管合作等模式,增强园区发展活力。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加快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统一纳入平台交易,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亩均效益为导向,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土地供应政策;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严格执行净地出让标准;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开展工业园区亩均效益评价;健全市县联动大收储机制,对城镇规划内建设用地全面收储;坚持土地市场一盘棋,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行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组建试点,注入资产、盘活资源,使之成为市场化融资的平台、城市化建设的先锋。

以开放畅通内外循环。加快建设六个中心,做强对外开放平台。加快融入西安、成都、重庆等周边城市,形成融西连蓉接渝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规划建设依托高铁站的高端要素承载平台,充分释放高铁经济红利在北上广深等地设立离岸孵化器,推动通汉协作提质升级,主动融入长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圈。申报省级自由贸易试验协同区,开通西中欧专列和汉中上海东京等中转联程国际航线,积极发展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20亿元以上,让更多的汉中元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以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最多跑一次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审批事项点餐制下放。启动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探索承诺+监管模式,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告知承诺、全程代办等制度,实施审批流程再造和重构,压缩审批时限,提升服务效能。探索一业一证模式,拓展全程网上办事项,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打通服务最后一纳米。我们服务市场主体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做到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十)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确保四个在汉中行稳致远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四早措施,抓好”“同防,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活动精准管控,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检测消毒,完善疫情联防联控和应急管理机制,强化应急演练和物资储备,切实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警钟长鸣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全面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快市级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灾害预警、应急处置和社会动员能力,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守底线提高公共安全水平。加快市县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做强融资担保体系,推动政府举债向市场化融资转变,妥善化解存量、坚决遏制增量。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体系,坚决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实施小餐饮、小作坊标准化改造3500户,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聚焦基层强化社会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解决好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建成45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9个智慧社区、15个省级标准化社区。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启动八五普法,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信访制度改革,信访积案和重复信访化解率达到90%以上。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建立智慧安防小区市级平台,深化雪亮工程建设,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汉中。

今年,陕西将承办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我市承担铁人三项及跆拳道赛事。我们要精心做好场馆准备、赛程设计等筹备工作,着力提升市容环境,高水平做好服务保障。要借助十四运的良好契机,抓好汉台、城固、洋县体育运动中心留坝营盘足球小镇等项目建设,实现县区公共体育场馆全覆盖;办好全市第七届运动会,大力发展休闲体育运动,加快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放大综合效应。要坚持全民参与,服务十四运、当好东道主,为办好精彩圆满的十四运做出汉中贡献。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还要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一是全市新建中小学幼儿园34所、改扩建176所,其中中心城区新建中小学幼儿园24所、改扩建15所,新增加2.6万个学位。二是启动实施十四五供水工程,今年三季度末长林供水工程建成投用,年底前建成石门供水工程。三是积极争取天然气气源,建成宁强至汉中输气管道,完善中心城区管网,提升供气能力,解决供气安全问题。四是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三年行动,新建充电桩1400个以上;今年新建600个,其中中心城区新建400个。中心城区新增停车位5000个。五是实施中心城区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计划,年内改造老旧小区200个、棚户区45个、背街小巷104条、人行道51条,打通兴元路中段、虎桥西路延伸段等28条断头路,改善群众居住生活条件。六是实施治江火车站等站点货运改客运,启动阳安铁路通勤化、公交化改造,加快形成与普速、高速、高铁、机场互联互通的便利化路网体系。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们将深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法治政府、数字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各项工作要求。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取得追赶超越新气象新作为。

依法行政明边界。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政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不断增强政策措施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强化宪法意识,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监察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

数字赋能提效率。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政务协同办公和政务信息上云,提升行政管理的科学性、智能化和便捷度。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更多事项一网通办。优化“12345”服务体验,推广应用汉中通APP”,推动云上办公”“掌上办事惠及方方面面,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省心。

为民服务勇担当。始终把人民的期盼和需求当做行动的标杆和指南,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当好为民服务孺子牛以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越是艰险越向前,各项工作纵向提占比、横向争先进,当好创新发展拓荒牛。对确定了的目标任务,就要像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干到底,当好艰苦奋斗老黄牛

正风肃纪树形象。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自省内讼,时刻绷紧纪律之弦。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扎实开明责、践诺、结果主题作风整训,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做到勤快严实精细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市本级运转类支出压减20%。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强化审计结果运用。维护”“政商关系,为企业服务倾情倾力又清爽干净。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断让群众感受到风清气正的新变化。

各位代表!驻汉部队官兵为汉中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一如既往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力做好国防动员,深入开展双拥共建,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各驻汉单位是推动汉中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要竭诚服务、紧密协作,共同创造汉中更加美好未来!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力同心、攻坚克难,只争朝夕、担当实干,为谱写汉中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主办单位: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民主街43号市政府1号楼1楼
联系电话:0916-2626159   传真:0916-2626195   邮箱:hzzfyjs@163.com

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6107000007
汉中网安:61230001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428号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